友善列印
校園

元智人社院AI搭元素養 學生跨域學習不怕被AI取代

2025-02-25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元智大學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與AI結合,各科系善用AI,提升教學豐富度。

元智大學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與AI結合,各科系善用AI,提升教學豐富度。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大學開設與AI相關的課程,而被認為可能在AI浪潮下遭到擠壓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也尋求創新思維,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結合「元素養」的概念,將AI技術融入語言學習、藝術設計與文化研究,透過多門創新課程,培養學生的數位應用能力與倫理意識。 

 

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劉宜君指出,很多學校都在談人工智慧(AI),且認為AI是人社領域的殺手,但元智大學想將AI轉為推手。有別於理工領域開發AI,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則是利用AI,這次元智大學推出元素養的概念,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強調資訊、科技與創造力的應用,並結合自我反思、倫理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劉宜君院長指出,AI出現後,學生不能只是使用,也要了解科技倫理與判斷對錯的能力,因此人社院的課程以點、線、面進行規劃,點的部分,一年級全院必修「數位人文應用」課程,透過AI文本生成技術舉辦「無厘頭AI提詞大賽」,學生除了應運用AI技術的優勢進行創作,也要對結果提出質疑與改進方案。

 

線的部分,元智大學加入教育部「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人社院教師參與「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人文導論」與「人工智慧倫理」兩門課程的協同教學,深化學生對AI的理解與應用。

 

擴大到面的部份,人社院各科系積極將AI技術融入課程設計,推動人文科技與元素養的結合。應用外語學系開設「科技輔助語言學習」課程,指導學生運用生成式AI進行英、日語學習,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藝術與設計學系引導學生運用AI輔助程式設計,並將其應用於健康管理與互動設計。中國語文學系運用生成式AI、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將古典詩詞與文化議題轉化為互動式數位作品,展現中文教育的多元應用。而人文社會學院英語學士班更將語言溝通結合數位科技,使用專案式學習、混合式學習和翻轉教材方法,以科技溝通培養學生流暢的英語能力,並提升其跨領域溝通與應用能力。

 

劉宜君院長表示,在人文領域運用AI,可建立學生的信心,不會擔心被AI取代,而且能將專業與AI結合,提升職場競爭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