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 融合性別平權思辨

2025-03-10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臺中一中王品雁學生藉由水墨作品表現性別認同

臺中一中王品雁學生藉由水墨作品表現性別認同

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自第一期(103年)啟動至今,一直致力於透過美感教育促進社會議題的討論與實踐,就有學校透過美感教育與性平教育融合,期望透過學習與思辨,讓學生理解性別平權的價值。

 

曾有多元性別者談到,雖然法律保障多元性別者,但若學校的教師沒有受過性別光譜的訓練,仔細教導這個部分,學校內的其他學生仍有許多刻板印象。

 

教育部表示,有許多學校能透過藝術與美感教育的融入,深化性別平等意識,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多元開放的環境中,成長為尊重與包容的大人。

 

教育部舉例,像是臺中市立臺中一中美術班的「溫柔的剛強/尖銳的柔軟—在藝術中看見性別的多元理解與詮釋」課程,則讓學生在以男性為主的校園環境中,透過藝術創作探討性別議題。課程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性別角色是如何被定義的?是否應該遵循社會既定的性別規範?」

 

藉由學習東方藝術媒材中的性別表現,認識日本當代藝術家會田誠與木村了子二位的作品,教師也鼓勵學生透過自身觀察,創作能引發觀者反思的作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