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立和平國中以大甲溪原住民傳統領域為學習場域,師生獲臺電大甲溪發電廠邀請,在上谷關大甲溪體驗魚類誘捕及放流活動,臺電善盡企業責任,支持生態保育向下扎根。
「臺電公司大甲溪生態保育人工採補搬運工作坊」係由生態顧問團隊中興工程顧問公司承辦,先於天輪壩下游側安全河道內進行相關陷阱籠具及魚筌放置;放流活動則將採捕到的苦花成魚與魚卵,放到谷關壩上游側安全河道合適棲地中。大甲溪發電廠黃陵育廠長表示,發電跟環境可以共存共榮。近年來除了在馬鞍壩設置魚梯,讓魚兒可以回流,也致力於水保以及各種復育工作。
和平國中校長葉天喜也說,師生以大甲溪原住民傳統領域為學習場域,實踐泰雅族文化課程,安排許多農耕及漁獵戶外教育,每學期皆申請前往封溪護魚水域進行教學,對於自然山林溪流與生態不陌生。活動顯示學校生態保育教育能有臺電的支持,將來可以更積極走出校園,關注當地生態保育。活動在臺電與和平國中密切的交流下,共同為原住民族傳統場域的生態復育及環保教育貢獻心力。
大甲溪發電廠生態園區(馬鞍壩生態園區),結合森林水資源、電力科技與自然生態,不僅是中部水力發電的核心,還是蘊藏豐富魚類、鳥類、蝶類、獼猴、野豬及植物等生態廊道,兼具能源教育與生態觀察的功能,歡迎各界申請參訪大甲溪畔的環境教育認證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