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即日起到3月22日,每週五、六、日在臺灣戲曲中心戶外廣場及多功能廳推出「2025民間戲曲劇藝提升計畫」成果展演,並於戶外廣場搭設牌樓戲臺,搭配春分市集活動,整合傳統演藝與現代娛樂,讓戲曲重返居民的日常生活。
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表示,傳統戲曲和其他劇場的不同,在於外臺文化,外臺戲可說是臺灣街頭巷尾最美的風景,也是小朋友看到臺灣傳統文化最直接的地方。因此期盼藉由「民間戲曲劇藝提升計畫」的推動,針對各個劇團不同的需求,給予學員客製化且多元化課程規劃,整體提升外臺戲的質與量,讓孩子第一次看到傳統戲曲就深深愛上它,以後反過來邀請家長陪他們一起看戲。如此不僅厚實了觀眾的基盤,同時對於未來的人才接班也更有所支撐。
傳藝中心表示,外臺戲是昔日臺灣常民的生活風景,為了提升外臺戲班演藝人員劇藝品質,讓觀眾看到精彩的傳統戲曲演出,推動「2025民間戲曲劇藝提升計畫」,以兩年一期輔導民間團隊,培訓前/後場演員或樂師。今年為第一年初階培訓課程,涵蓋布袋戲、歌仔戲、客家戲、北管戲等4劇種,共9個劇團、44位培訓人員參與受訓。課程類型有強化基本功、強化編劇概念、偶戲使用特效音樂、劇團行政能力等,共開設15門課,總時數達736小時,並由本案輔導團安排黃金陣容師資,包括亂彈戲人間國寶王慶芳,資深藝師許正宗、林美香、洪淑珠,傳藝金曲獎重量級明星古翊汎、蘇國慶、陳芝后、周以謙、孫詩珮、蕭揚玲,聲樂女高音陳美玲、陳珮琪及編劇蔡逸璇等,量身訂製課程讓每位培訓人員都能獲得相對應的訓練,實質提升外臺演藝人員的演出品質。
系列成果聯演即日起到3月22日在臺灣戲曲中心舉行,戶外廣場主舞臺有鴻明歌劇團帶來破碎家庭於公堂上團圓的《三進士》故事、新樂園戲劇團演出知府千金面對假丈夫而做出抉擇的《青天斷婿》、翠蘭戲曲工作坊以福路《斬經堂》演譯徘徊於國家仇恨與兒女私情、新和興總團上演家庭愛恨情仇鬧上公堂的《斬千金》、姿蓉歌劇團帶來《盤河戰》訴說天下局勢與兒女情長的發展、景勝戲劇團藉由《狄龍收玉面虎》呈現皇親貴冑間的真假虛實、繡花園戲劇團搬演夫妻家事鬧上御前的《樊梨花告御狀》,巧妙化解以保家衛國。另外兩團布袋戲團將帶來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白蛇傳》、長義閣掌中劇團《萬花樓-狄青下山》。
此外,成果聯演及市集活動於週末假日登場,傳藝中心還特別規劃在週間利用展演空間,辦理教育推廣活動,安排臺北市6所具傳統戲曲社團或教學特色的國小師生參訪,藉由增加孩童對傳統戲曲的認識與了解,進一步傳承這項美麗的文化。活動資訊可上臺灣戲曲中心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