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花蓮縣文化局今(14)日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深化雙方於臺灣東部史前考古學術研究及教育推廣,擴大博物館在學術研究、典藏、展示及推廣教育等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史前館長蔡政良表示,史前館的成立緣於1980年代卑南遺址的大規模搶救發掘工作,當時出土了大量珍貴的考古文物,包括石板棺、建築遺跡及各式精緻的玉器、陶器、石器等,重現了3千多年前臺灣東部的繁榮聚落。
值得一提的是,卑南遺址出土的精緻玉飾品數量及種類目前居全臺之冠,而臺灣玉礦主要產地正位於花蓮縣壽豐鄉豐田地區,展現出史前人群精湛的工藝技術與活躍的區域交流網絡。蔡政良館長表示,期盼藉由與花蓮縣文化局簽訂的合作,攜手串聯東部考古單位的研究量能,讓花東珍貴的文化資產廣為人知。
花蓮縣文化局近年累積豐厚的考古研究資料與出土文物,2021年更成立「花蓮縣考古博物館」,積極推動花蓮地區史前文化的展示、教育及研究成果的推廣。自2023年起,雙方多次藉由典藏文物交互借展、巡迴展示等多元合作方式,強化考古博物館的實質交流,彰顯史前文化的學術價值,促進公眾對遺址的了解與認同。
史前館表示,此次簽署的交流合作協議涵蓋多元合作項目,包括展示、教育及推廣活動、藏品研究及典藏管理、出版計畫、專業技術人員交流與諮詢、田野調查、學術會議及研討會、教育訓練,以及聚焦於史前文化、南島歷史等主題的專案合作,盼進一步強化博物館的展示與研究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