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3月14日國際數學日,臺灣科普慶祝活動今日在今日卡薩國際實驗教育機構預定地舉行,現場展出多種數學教具與數學遊戲,網路社群「教師國數館」館長莊惟棟以紙牌講解數學,期望從日常生活切入,引導師生逐步領略數學的魅力。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表示,臺灣學生的數學能力有目共睹,在2022年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數學素養表現平均547分,排名全球第3名;在2023年TIMSS(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中,4年級與8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皆為第2名。
他指出,儘管臺灣學生的測驗成績優異,仍然有不少人畏懼數學,甚至排斥數學。本次活動由主辦單位提供場地,購置各式各樣數學教具,並且邀請多所學校數學領域教師參與,希望藉此降低大眾接觸數學的門檻,也展現多元教材與師資對學生造成的不同影響。
今日卡薩國際實驗教育機構總校長沈妙玲表示,UNESCO(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以數學常數圓周率3.14為發想,2019年將國際數學日訂為3月14日,今年國際數學日的主題為Mathematics, Art, and Creativity(數學、藝術、創意),現場佈置許多數學遊戲及關卡,鼓勵學生自主解謎或破關,從中體會數學的妙用與樂趣,進而開始喜歡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