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圖書館推動科普教育,3月到6月在總館10樓國際會議廳辦理吳大猷科學沙龍系列講座,以「天文物理」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分享相關知識,期待能激發大小朋友對於追求知識的熱愛與興趣。
北市圖表示,系列講座共計4場,首場3月23日邀請中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李昫岱,分享太陽系裡小行星撞上地球的可能性,人類要如何防範。5月3日由「星天日和工作室」執行長顏鴻選,分享天文學發展史的故事,帶領觀眾了解測量天體距離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朝向宇宙的邊緣邁進。
6月8日邀請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解說員胡佳伶老師,分享如何觀賞銀河、深空天體、流星雨、日全食等壯觀的天文現象,以及實用的觀星技巧與建議。6月21日壓軸登場的是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師黃麗錦,將以蟹狀星雲為主題,結合近期備受關注的黑洞與重力波研究,一起穿越時空,看看天文學家如何用歷史與科技拼湊出宇宙的故事。
北市圖表示,吳大猷科學沙龍系列講座全程免費且不需報名,並提供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認證時數2小時及北市圖閱讀存摺點數5點,歡迎對天文科學主題有興趣的民眾到現場參與聆聽。講座資訊可上臺北市立圖書館吳大猷科學沙龍講座網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