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320世界青蛙日 北市動物園復育瀕危魚池琴蛙

2025-03-20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北市動物園表示,近期研究顯示,本來被認為是豎琴娃臺灣族群的蛙類,可以分類為新物種魚池琴蛙

北市動物園表示,近期研究顯示,本來被認為是豎琴娃臺灣族群的蛙類,可以分類為新物種魚池琴蛙

今天3月20日是世界青蛙日,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臺灣有種青蛙會發出像撥弄琴絃一樣「登登登登」的急促鳴聲,因此被取名為豎琴蛙(Nidirana okinavana)。豎琴蛙只分布在日本和臺灣的極少數濕地,今(114)年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臺灣的族群可以分類為獨立物種「魚池琴蛙(Nidirana shyhhuangi)」,也代表原本就已經稀少的族群數量,更需要保育行動積極支持。

 

動物園說明,豎琴蛙只分布在日本八重山群島的石垣島、西表島以及臺灣南投縣魚池鄉的蓮華池及日月潭,近期發表的研究指出,根據分子生物學、型態和鳴聲差異,臺灣的豎琴蛙應該與琉球族群區分為不同物種,因此新命名為魚池琴蛙(Nidirana shyhhuangi)。魚池琴蛙棲息在山谷的林間濕地,繁殖時仰賴潮濕鬆軟土壤的環境來築成泥窩,也需要穩定、乾淨的水域讓蝌蚪成長,因為牠們對棲息地的要求嚴苛,分布區域相當侷限。原本豎琴蛙為IUCN紅色名錄的瀕危物種,在臺灣是「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如今臺灣魚池琴蛙為數不多的族群數量,更容易會因為環境的動盪威脅整體物種的生存,像是農業汙染、人為干擾、森林開發和天氣劇烈變化都可能造成魚池琴蛙短期內滅絕的風險。

 

為了守護魚池琴蛙,臺北市立動物園參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瀕危動物保育行動計畫,和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執行移地復育,目前動物園透過魚池琴蛙的圈養繁殖,已成功建立域外備援族群。同時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及林保署南投分署也進行域內的棲地保護和再營造,為保育魚池琴蛙再引入的族群數量和棲地環境做好準備。

 

動物園表示,每年春夏季節是魚池琴蛙的繁殖期,近期已經開始有機會聽見雄蛙求偶的鳴叫聲,歡迎民眾到動物園兩棲爬蟲動物館認識魚池琴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