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海廢創作互動繪本 東大學生扎根海洋保育意識

2025-03-20 發佈 林睿鵬 臺東
海洋廢棄物威脅全球環境,臺東大學數媒系學生康芷晨(左起)、柯芝迎、王姵蓁,從教育著手,開發出AR互動繪本《2050》,探討海洋廢棄物議題。

海洋廢棄物威脅全球環境,臺東大學數媒系學生康芷晨(左起)、柯芝迎、王姵蓁,從教育著手,開發出AR互動繪本《2050》,探討海洋廢棄物議題。

海洋廢棄物威脅全球環境,估計每年約有數百萬的海洋生物深受其害,國立臺東大學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學生,從教育著手,親自到海邊撿拾海廢垃圾,開發出AR互動繪本《2050》,探討海洋廢棄物議題,盼藉由實體繪本及數位遊戲教材,從小扎根,建立親海、知海、愛海的海洋教育意識。

 

「可以用平板掃描,我們自己開發一款APP,掃描繪本上對應的符號,會有海廢資訊出來。」全球每年至少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嚴重威脅海洋生態,廢棄漁網、漁具,也可能導致海洋生物纏繞死亡,東大數媒系學生運用撿回的海廢垃圾開發數位遊戲教材,盼寓教於樂扎根海洋保育意識。

 

AR互動繪本《2050》由大四學生康芷晨、柯芝迎、王姵蓁設計,透過異材質繪本、實體拼圖與AR互動,讓玩家掃描並模擬收集垃圾,解鎖環境資訊與拼圖線索,逐步理解海廢的危害,體驗不一樣的海廢教育。

 

康芷晨說,一般傳統的海廢講座,大家聽完後,可能不會有實際行動,希望透過AR教育繪本的方式,讓小朋友願意主動學習,在體驗過程中了解海廢相關資訊,並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改變,減緩海廢污染的發生。

 

訪談專家、參加海廢工作坊,也親自到海邊撿拾垃圾,AR互動繪本《2050》從發想到完成耗時1年半,盼藉由實體繪本及數位遊戲教材,從小建立親海、知海、愛海的海洋素養,康芷晨說,希望繪本有機會進到校園,讓小朋友實際體驗,而不僅僅只是完成一件畢業作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