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北雙年展以「地平線上的低吟」(Whispers on the Horizon)為主題,從今(2025)年11月1日到隔年3月29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登場。由策展人山姆.巴塔維爾與提爾.法爾拉特共同策劃,將展出來自全球35個城市、54位藝術家的作品,透過多元當代的創作語彙,探究「思慕」(yearning)這個難以明說卻又驅策行動的深層渴望。
北美館表示,從殖民統治、認同掙扎到政治更迭,臺灣錯綜交織的歷史形塑了這次雙年展的背景。「地平線上的低吟」挖掘「思慕」的本質及錯綜複雜的地層,不僅是欲望,更是一種灼燒於心的渴求;它在個人記憶與集體歷史中流轉、在過去與未來間縈繞,也在現實與虛妄、歸屬與離散、消逝與恆常間迴盪;它是一種難以捉摸的引力,驅使著人們盡力前行、奮力邁進,卻終將是個永難企及的追尋。
北美館說明,「地平線上的低吟」策展構想源自3個與臺灣歷史密切相關的物件:「尪仔」、「日記」與「單車」。「尪仔」活在侯孝賢的電影《戲夢人生》(1993)的世界裡,呼應著李天祿動蕩不安的生命;「日記」來自陳映真的短篇小說《我的弟弟康雄》(1960),記錄著一個年輕人對於理想的深切渴望。「單車」存在於吳明益的作品《單車失竊記》(2015),追憶著消失在歷史中的父親身影。這些物件雖未現身展場,卻如銘刻於記憶的線索、潛流於空間的低語,提醒著人們,「思慕」雖關乎失落,也是擁有,它不只是嚮往追尋,更包含所承載背負的信念。
北美館指出,展覽也從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的二十世紀初期畫作,包括陳澄波、陳進及陳植棋等人的畫作,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典藏文物中汲取靈感,為「思慕」注入更深層的歷史紋理與文化縱深。穿越時代更迭、文化變遷與政治動盪,這些典藏作品成了視覺與概念的橋樑,以及跨越時空的殘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