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北市大安區打造分級「健智步道」 讓長者安心走動

2025-03-21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打造全齡融合失智友善的「健智步道」

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打造全齡融合失智友善的「健智步道」

面對高齡化浪潮,失智症人口持續攀升,為使失智者能在社區中安心、安全走動與互動,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攜手大學里,結合產官學民等單位,依使用者身體活動功能進行步道分級,打造全齡融合失智友善的「健智步道」,並以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環境及友善參與四大面向營造失智友善社區,促進長者在地活躍老化。

 

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楊明娟表示,隨著身體及認知功能退化,長者外出意願降低,為幫助長者安心出門並維持健康,透過訪談里長、居民、失智家庭,與專家學者共同設計健智步道地圖。此外,為讓失智家庭安心參與社區活動,大學里已有21位志工完成失智識能訓練,適時提供適當協助,強化社區支持。此外,46家商家加入失智友善組織,成為失智者走失時的重要依靠,能主動提供休息、飲水、協助通報里長或家屬,並針對失智者來店時給予友善應對,讓失智者在熟悉環境中獲得即時支持。

 

中國文化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主任戴旭志表示,健康步道地圖設計結合友善環境與健康資訊,讓民眾依體能選擇合適路線,掌握健康自主權利,提升生活品質。步道分為4級,以不同顏色標示,A級為紅褐色,適合輪椅及行動輔助者,短距離並設有拓寬步道;B級為灰色,適合行動較緩及使用拐杖、助行器者,沿途設置有扶手、具椅背座椅與補給站;C級為褐色,適合行動尚穩但耐力有限長者,可依體能調整步行距離;D級為綠色,適合體力較佳者,供長距離健走鍛鍊。

 

大學里里長吳沛璇表示,希望透過步道地圖的指引,讓長者願意走出家門,透過沿途社區資源,促進互動與支持,讓鄰里更加緊密。大安社區大學也積極響應,參與製作動態地圖短片與摺頁,推廣健智步道。校長羅于婷表示,未來將推動園藝、藝術、健走等課程,鼓勵長者與失智者參與社會、維持活力。

 

社區輕度失智症患者蘭嬌阿姨分享,她最喜歡沿著寬敞的綠色人行道行走,因為車少、安全,累了就找椅子坐一下,每天都過得很開心。照顧者周小姐也表示,母親出門上課,與大家互動時總是特別開心,社區有安全友善的步道,讓她可以邊走邊運動,鍛練肌耐力,也讓家人更放心讓她外出。

 

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表示,透過「健智步道」幫助長者選擇適合自己體能的路線,讓失智者找回熟悉感,同時提升社區對失智友善行動的認識與參與。未來將持續招募並結合社區友善商家與據點,舉辦多元步道體驗活動,鼓勵長者適度運動與參與社交活動,讓步道成為串起記憶的橋樑,使失智者能自在行走、安居社區,提升生活品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