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史前館「聖堂光影」特展開幕 傅義修士教堂建築見證生命交會

2025-03-21 發佈 徐恩容 臺東
展場中除了重建傅義修士的工作場景

展場中除了重建傅義修士的工作場景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天主教白冷會攜手合作,今(21)日在康樂本館第二特展室推出「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呈現傅義修士設計的七座重要教堂,帶領觀眾探索東臺灣獨特的跨國、跨文化與跨族群的發展歷程,展期至10月7日止。

 

「聖堂光影」特展源於2007年,傅義修士將229卷、共2649張建築設計圖捐給史前館典藏,不僅記錄了他在臺灣東部的建築成就,也見證了白冷會在當地傳教與文化融合的歷史;展覽聚焦傅義修士設計的七座教堂,包括長光、小馬、泰源、桃源、寶桑、都蘭天主堂及臺東基督長老教會,讓大眾從建築角度重新認識這些教堂的歷史價值與空間特色。

 

文化部次長徐宜君表示,感謝白冷會與傅義修士長年深耕臺灣東部,更捐贈珍貴手稿進入史前館典藏,「我們可以透過展示,了解白冷會如何透過建築傳遞信仰,也見證跨文化與跨族群的重要貢獻。」也讓後人能進一步了解這段歷史。

 

史前館館長蔡政良則指出,「史前館以重現、復振、與再生為取徑,希望扮演臺灣史前、南島歷史、社會、環境、與文化的樞紐角色,並希望透過創新與趣味體驗的方法,啟發人們探索與反思臺灣在世界上的定位。」他也感謝前館長浦忠成委員在任內接收傅義修士的手稿與典藏,並由王長華前館長發起籌劃,及所有同仁努力下,讓這次特展得以順利。

 

傅義修士不僅是一位傳教士,也是一位建築師,他為花東地區設計了40餘座教堂,展場中除了重建傅義修士的工作場景,將他埋首書桌、進行設計的情景呈現給觀眾外,還設置擬真教堂,藉此詮釋傅義修士在設計教堂時對於教義、空間與光影的深刻思考,觀眾可親身體驗教堂內的光影變化,感受傅義修士如何透過設計創造神聖氛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