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南院織品展換裝 展現亞洲精美織品工藝

2025-03-23 發佈 廖南瑛 臺北
長達5公尺的柬埔寨佛寺掛飾

長達5公尺的柬埔寨佛寺掛飾

織品與生活息息相關,除了包覆與裝飾等功能,也承載著文化與象徵。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包羅萬象─院藏亞洲織品展」即日起全新換展,其中備受矚目的是長度達5公尺的柬埔寨佛寺掛飾,以及傳世罕見的印尼拼布禮儀外套,展現精彩的織品工藝。


本展覽透過「包覆與盛物」、「裝飾與辨識」、「護佑與祝福」三大主題,帶領觀眾探索織品在實用功能、社群關係、精神象徵上的意涵。策展人南院處助理研究員杜士宜表示,本展覽精選40組珍貴文物,焦點展件是柬埔寨的佛寺掛飾〈樓閣寶塔人物動物紋伊卡禮儀掛飾〉,總長度超過5公尺,運用繁複的緯向伊卡技法,以蠶絲製成,上面可見優美的宮殿、寺廟、寶塔等建築,並點綴人物、鹿、神鳥、生命之樹、傘蓋、幡旗等祥瑞意象。這件作品是信徒虔誠織造的掛飾,於儀式或慶典時懸掛於佛寺天花板上,營造華麗莊嚴的氛圍。柬埔寨人認為,製作這類佛教主題掛飾有助於積德行善,也展現人們對平安與幸福的祈願。


現代服飾也很流行的拼布風,被19世紀的印尼爪哇運用到極致。本次展出罕見的〈幾何紋拼布禮儀外套〉,是由印度繪染布、歐洲毛氈等上千塊不同花色的三角形布片拼縫而成,當時在印尼被視為極其尊貴,並具有特殊的護佑力量,是專屬於統治者或高階祭司的服飾,象徵著權力與靈性。這件外套不僅展現拼布技藝的精妙,也反映印尼與外來文化的交流與影響。


本展覽除了著重亞洲脈絡,同時關注臺灣在地文化,特別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合作,展出阿里山鄒族服飾與配件。其中男性服飾以獸皮製作,搭配鳥羽等裝飾,展現狩獵文化與對自然的敬畏;女性服飾多以麻、棉布縫製,搭配刺繡與絨球裝飾,顯示族群獨特的美學。


本展覽分兩檔展出,第1檔自即日起至6月22日,第2檔自8月2日至11月2日,帶領觀眾於一針一線中細細感受織品之美。展覽推廣活動也將陸續推出,請關注故宮南院官網或粉絲專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