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北市新和學童守護校園圍籬 手作標語讓垃圾減量

2025-04-01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北市新和國小學生發起「校園圍籬我守護」行動,希望能改善學校周邊的環境整潔

北市新和國小學生發起「校園圍籬我守護」行動,希望能改善學校周邊的環境整潔

臺北市新和國小六年三班的師生們,為了能改善校園周邊環境,因此自發性守護校園圍籬,透過創意行動,喚醒學校師生和在地社區民眾的環保意識,共同打造乾淨的校園和社區。

 

導師張亭婕表示,學生發現學校四週的圍牆和花圃常常堆積垃圾,甚至偶爾出現動物的便便現象,這不僅影響了校園的整潔,也給學生們帶來困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班級就與總務處合作,透過PBL學習模式帶領學生們一起進行討論,集思廣益,提出了這項愛護環境的行動方案。

 

參與活動的學生李昊宸表示,為了維護圍籬草叢的清潔,同學決定要設計和製作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標語和圖卡,並設計宣導小語,將這些作品展示在植物插牌上,安插在學校四週的圍牆花圃中,提醒居民不要把垃圾丟到草叢內。李昊宸指出,歷經近一個學期的宣導後,圍籬附近的垃圾減少很多,成效顯著。透過這次活動,他發現,原來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來改善周遭環境,他也從中學習到維護環境重要性,進而開始整理自己的房間,增進個人的衛生習慣。

 

學生林筱喬表示,當時在討論告示牌內容時,大家意見紛紛,也擔心文字內容是否具有針對性,可能會引起居民的不滿。同學們討論出來的標語內容包括「人在做、天在看」,旁邊就畫上了土地公的圖案,期望用幽默的方式,提醒民眾不要亂丟垃圾;此外班上還有越南籍的同學,所以也製作了越南語版的告示牌和英文版的告示牌,讓在地外國人也能一起守護環境。林筱喬坦言,原以為自己只是小孩,可能沒有什麼影響力,但透過這次的社區行動後發現,只要願意做,也能有力量為學校和社區盡一份力。

 

導師張亭婕表示,孩子們以自己的力量改變圍籬環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精神,這項行動不僅改變了校園環境,也讓學生將關注的焦點從個人延伸到校園和社區,展現自主學習與社會參與的能力,也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被看見,進而增強他們服務社會的動機。

 

新和國小表示,六年三班師生們還計劃未來走訪鄰近的里長,向社區居民介紹這項愛護校園、愛護社區的理念,希望更多在地居民能共同參與,攜手維護社區環境,打造出一個和諧、清潔的生活空間。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