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北美館「麗麗食品」特展 探討跨文化中的飲食消費

2025-04-10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Lili Deli 麗麗食品」展覽即日起到6/22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Lili Deli 麗麗食品」展覽即日起到6/22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臺北市立美術館即日起到6月22日推出「Lili Deli 麗麗食品」特展,由2022年「臺北美術獎」首獎黃麗音以多元創作形式,探索「食物」的跨國與跨文化生產系統,創作出融匯各地的「市場」意象的作品,引領觀眾思考當代消費模式下物質的生滅與循環。

 

北美館展覽組組長簡正怡表示,藝術家黃麗音以《蒸蒸日上》獲臺北美術獎評審團推舉為當年度首獎,「Lili Deli 麗麗食品」歷經一年籌備,延續對跨文化和生產消費系統的探討,並採用擬仿商店的展出形式,透過現成物、多媒材雕塑、聲音裝置、攝影的組裝陳設,在展場空間堆砌出日常飲食消費的微景觀,反映現代人追求廉價和效率,方便與實用至上的生活方式。

 

藝術家黃麗音表示,在作品中,她使用了不同的媒材,除了剩料回收外,還將日常的現成物加以拆解重組後再製,藉由飲食文化的挪用、翻轉本質的特性,形成個人的雕塑語彙。像是作品《內用區》(Dine In),汲取小吃攤用餐區的元素,融合臺灣人群體記憶的同時,進行巧妙重組與材質置換。不同於一般攤販常採用、易清潔保養的不銹鋼桌,在展間中錯落擺放五張容易生鏽又不穩的鐵桌架;部分桌子裝設玻璃桌面,讓人聯想到在臺灣家戶中,為了保護桌面、便於整理,疊加於桌上的玻璃片,以及夾在中間的各種傳單與紙條。

 

北美館表示,黃麗音的創作時常探討材質或物件承載的過往。其中,便於攜帶、可印刷成傳單、刊物和包裝材的紙張,也成為她運用的媒材。《包裝人生》 (Packaging)的素材來自她過去數年收集的各式各樣包裝紙,有臺灣的月餅紙,義大利傳統紅格子糖果紙,德國煙燻肉條包裝油紙、弗萊堡小鎮的百年老店甜點紙、英國曼徹斯特的義式三明治包裝紙等。黃麗音將吃完食物後所留下、數張不同大小的包裝紙層層相疊,錯落有致地拼貼在木板上。這些原本應被丟棄的剩餘材料,記錄了藝術家數年的生活足跡,同時也是當代人類消費行為的縮影。

 

北美館表示,5月4日將推出座談「好好食—飲食文化到創作詮釋」,由策展顧問黃又文主持,邀請藝術家黃麗音與作家洪愛珠,從食物中的集體記憶出發,延伸討論展覽內容。相關展覽及活動資訊可上北美館官網查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