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腫瘤醫學研究所教授楊志新是我國肺癌新藥和抗癌藥物研發的先驅,他的研究讓全球肺癌晚期病患存活期大幅延長,造福許多病患,他不僅是國內頂尖的癌症醫療科學家,更是全球癌症醫療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他再度獲得教育部第28屆「國家講座主持人」,不僅學術獲得肯定,也繼續為國家教育更多學子。
國立臺灣大學腫瘤醫學研究所教授暨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2021年曾獲第24屆國家講座主持人,這次再獲獎,他感謝國家的肯定。
楊志新教授投入肺癌新藥研究領域,是當年面對多位病危的白血症病患,因為沒有引進國外的新藥而無法救治,感到痛心與無能為力,當時中央研究院院士鄭永齊鼓勵他前往美國學習「法規科學」,就是有關新藥研發的科學,他因此毅然決然赴美深造,學習癌症治療最新的方法。
楊志新教授在美國相當辛苦,進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進修,與世界級大師一起研究,優異的表現獲得肯定,終於在1994年如願參與只有持綠卡才能參與的「法規科學」訓練課程,3年的扎實訓練,讓他全面掌握臨床試驗的執行程序與概念,並在學成之後將這些最新作法帶回臺灣,讓臺灣不再被動等待國際新藥,而能接軌國際。
楊志新教授在臺大醫院建構臨床試驗環境、組織跨科際的醫療團隊,很快的試驗團隊成為世界公認肺癌治療領域的頂尖團隊,利用先進的分子診斷將肺癌分為10種以上的不同疾病,更開發許多新的療法有效的治療病人,讓臺灣肺癌末期的病患,5年的存活率大幅提高到近5成。
楊志新教授的成就,獲得國內外許多獎項的肯定,更兩度獲得國家講座主持人的殊榮,他表示,國家講座的頒發,是希望獲獎人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上,無論是與同儕交流或教育學生,都可做得更好,而他就是憑這個理念在做。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醫療體系,楊志新教授沒有失去信心,他看見很多年輕人願意投入,讓臺灣醫療更好,而作為前輩,他的責任是為後輩提供協助,讓有志從事科學領域的年輕人,可以走得更順利,這是他的使命。
楊志新教授分享,當時選擇從醫、選擇內科,首先就是選自己有興趣的,其次是選擇當時沒有人研究的領域,因此他建議學生及年輕學者,選擇輕鬆的路最開始覺得舒適,但是後面一定會與科學脫節,走一條困難的路,雖然會遇到挫折,但是只要不放棄,就會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