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展 啟發孩童多重想像

2025-04-15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展,開啟孩童對「物」的多重想像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展,開啟孩童對「物」的多重想像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以「靜物」為主軸,策畫「靜 • 物」展,9組藝術家的作品涵蓋繪畫、雕塑、錄像與空間裝置等多元藝術形式,內有多件為北美館典藏作品,期望讓大小朋友透過藝術重新審視日常物件,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與體驗。

 

北美館策展人王瑋婷表示,在這次展覽中,可以看到許多水果、玩具等生活常見的物品,包括王亮尹、吳思嶔、走路草農/藝團、邱承宏、張義雄、莫伊塞斯‧巴瑞歐斯、郭柏川、劉啟祥、賴九岑等9組藝術家,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件,轉化成展品,透過「物與物的關係」、「時光定格」與「物的再創造」三個子題,拆解靜物畫的多重面向,引導觀眾探索藝術家如何運用構圖平衡、凝結時間與情感,並轉化日常經驗,讓尋常的靜物在嶄新視角中,展現更多未曾想像的可能。

 

藝術家邱承宏《水泥動物園》重現1970、1980年代常見於臺灣校園、公共遊樂空間的水泥動物塑像,樸拙的造型及表情曾經是許多觀眾的集體記憶。走路草農/藝團《靜物劇場》以充氣裝置呈現靜物畫常見的描繪對象,將芒果、釋迦和蓮霧等水果主題裝飾瓶身,探索被譽為「水果王國」的臺灣與受青花瓷影響而發展出「臺夫特藍」的荷蘭之間的關聯。作品透過視覺轉譯歷史、訊息與符號,激發對「臺灣製造」的認同與新記憶。

 

北美館表示,這次展覽也從作品延伸規劃4個互動裝置區域,將小工作坊轉化為「靜物畫,從擺設開始」空間體驗室,讓觀眾能實際動手參與,探索物件與人的關係。展期間除了舉辦多場定時導覽、團體導覽,亦與囝仔人、末路小花劇團、影像創作者陳含瑜合作推出「想像驚奇箱」、「顛倒物件玩玩看」、「多重感覺探索」、「行動代號:現在正好」及「Photogram 物件投影」等5個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工作坊與互動演出,活動資訊可上北美館兒藝中心官網或北美館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