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臺灣藍鵲護雛攻擊路人 民眾可戴帽撐傘防護

2025-04-16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進到臺灣藍鵲的育雛高峰期,親鳥在巢穴旁警戒

進到臺灣藍鵲的育雛高峰期,親鳥在巢穴旁警戒

每年3到7月是臺灣藍鵲育雛高峰期,鳥媽媽為了保護幼鳥,會從空中以撲擊民眾頭部和肩部方式,驅離靠近鳥巢的行人。臺北市動物保護處呼籲民眾避開繁殖區域,或用撐傘、戴帽子等方式防護個人安全。

 

臺北市動保處表示,臺灣藍鵲又稱長尾山娘,是臺灣特有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最常出現在低海拔闊葉林,鄰近山區的都市公園綠地也是牠們的棲息環境。每年3到7月的繁殖季節,成鳥為了抵禦危險,會出現撲擊行人的護雛行為。產業保育組組長黃紹宣說明,臺灣藍鵲在繁殖期會有護雛行為,像是由上往下飛撲行經的路人,如果民眾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可盡快通報動保處或打1959動保專線,會有專人前往勘查,並立告示牌,提醒民眾有藍鵲繁殖,避免經過的時候受到驚嚇。此外,也建議民眾行經藍鵲的巢穴,可用戴帽子或撐傘的方式快速通過。

 

黃紹宣組長並指出,近年臺北市都市綠化有成,在陽明山及內湖、南港等鄰近山區常見藍鵲築巢,也較常發生護巢攻擊事件,去年接獲通報人鳥衝突以內湖區6次最多,文化大學附近通報藍鵲築巢也不少,動保處會派員前往張貼告示,提醒民眾避開繁殖區域。

 

動保處表示,臺灣藍鵲不僅是一級保育類動物,也是臺北市市鳥,希望提供優良的繁殖空間,打造優質的生態環境;此外也提醒民眾切勿因遭到藍鵲攻擊而反擊或移除巢穴,否則依違反動保法相關規定恐將面臨刑罰。民眾如果看見落巢幼雛,應遠距離觀察是否有親鳥照護,如果沒有或發現幼鳥受傷,可撥打1959專線通報動物救援,由動保處派員處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