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推動公幼零拒絕政策今年邁入第30年,立委林月琴與全國幼教產業工會今天(17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強化幼兒園的特教資源,增加特教人力、簡化特教生鑑定程序及明確化助理員運用等,教育部回應表示,新一期的計畫都會降低師生比、增加輔導量能。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理事長許文菁指出,目前學前融合教育確實有許多困境,首先,是班級人數問題,雖然普通班近年已有調整師生比,但仍盼能進一步下修,特別是幼幼專班1:8的比例若有特生加入,對教學與照顧都是沉重負擔。其次,特教人力資源不足,特教助理員的時數配置不足,如新北市多數個案一學期只給予30到80小時不等的入班時數,甚至有縣市每日僅給0.5小時的時數,無法發揮功能,也無法因應班級實際需求;多數縣市的專業團隊每一類別僅能提供每學期2到4小時的服務。巡迴輔導師資也極為緊繃,一位老師負責30到45位的個案是常態。最後,現行制度下,即便老師發現孩子需要早療,但幼兒園無法代替家長決定孩子的評估與否,申請資源也需漫長的等待才能到位,易錯失黃金早療時機,資源空窗期讓教保人員陷入孤立無援的處境。
因此,全幼產呼籲教育部,提升特教人力量能與資源運用效益,增加特教助理員的時數及增加巡迴輔導員;強化鑑定程序的機制與效率,縮短孩子鑑定的等待期;提供教保人員實質支持,包括提供心理支持,如研議身心調適假,減少第一線人員的流動與倦怠。
教育部國教署學前組專門委員王怡婷回應,教育部去年七月底已更新學前特殊教育推動計畫,將從113到117學年度,著重推動融合教育,精進教保人員的專業素養及增加服務效能等,有關立委所提的調降師生比、增加輔導量能等,都會在新一期計畫中強化;特教生助理員的合宜時數方面,國教署每年皆補助各縣市經費,新年度會增加額度,提高助理員的服務時數;另外在鑑定安置方面,也會持續督導各縣市政府,不要只以醫院開立的聯合評估報告作為必要文件,避免耽誤時間,錯過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