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30歲起做健檢 攜手「厝邊醫師」遠離代謝症候群

2025-04-18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臺北市221家「厝邊醫師」攜手民眾對抗代謝症候群

臺北市221家「厝邊醫師」攜手民眾對抗代謝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114年1月1日起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擴大對象,提供30到39歲民眾每5年1次健康檢查服務。為預防代謝症候群發生,臺北市衛生局結合北市醫療院所提供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今年有221家基層診所加入「代謝症候群厝邊醫師」,針對代謝症候群給予健康管理與諮詢服務,協助民眾從日常習慣改變,遠離慢性疾病。

 

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科科長林雪蘭表示,成人預防保健是維持健康及預防慢性病重要措施,透過定期篩檢、健康管理及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可有效降低疾病風險。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9至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三高盛行率有年輕的趨勢,30至39歲分別為高血壓9.7%、高血糖2.5%、高血脂18.7%。為使青壯世代能盡早發現三高風險,衛福部114年起擴大提供30至39歲民眾每5年1次健康檢查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健康行為調查、身體檢查、抽血檢查、尿液檢查、衛教諮詢等,有效針對血壓、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及身體質量指數等問題及早介入,衛教諮詢的部分更增加慢性疾病風險評估、腎病期別提示、提供健康飲食與身體活動等資訊,鼓勵更多年輕族群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

 

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表示,代謝症候群不是疾病,而是健康危險訊號,如果「腰圍粗、血壓高、血糖高、三酸甘油酯偏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5項危險因子中符合3項,即為代謝症候群。依據112年臺北市十大死因,慢性疾病占8項,每100人中有66人死於慢性疾病,慢性病的發展多與代謝症候群有關,預防或控制管理代謝症候群,是阻斷慢性疾病發生的不二法門。今年有221家基層診所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醫療團隊提供20至69歲符合代謝症候群民眾收案評估、追蹤管理及年度評估服務,指導民眾從生活中落實健康飲食、身體運動、體重管理、戒除菸檳等個人照護方式,並共同訂定改善目標,協助後續追蹤健檢數值改善情形。

 

衛生局提醒民眾,定期量測腰圍、體重、血壓,可及早發現異常健康警訊預防代謝症候群,民眾家中如果沒有血壓計,也可前往北市326個社區血壓測量站定期測量。為鼓勵民眾定期健檢,臺北市「揪團做健檢,好禮獎不完」活動將於4月30日開跑,民眾只要完成「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即可登錄抽大獎,活動資訊可上臺北市衛生局官網查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