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實踐永續 教育部表揚環教實作暨校園綠籬獲獎團隊

2025-04-22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教育部頒獎表揚「第七屆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獲獎團隊師生

教育部頒獎表揚「第七屆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獲獎團隊師生

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教育部辦理「第七屆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頒獎典禮,表揚國小組、國高中組前3名、資源循環特別獎、教師耕耘獎獲獎師生,以實際行動展現環境學習力以及對在地的關懷。此外現場也頒獎表揚「113年校園綠籬專案計畫」執行成效卓越的15校,具體營造舒適友善的學習環境。

 

出席頒獎典禮的教育部資科司副司長邱仁杰表示,環境教育是108課綱中重要議題之一,每年舉辦的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引導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習,更能走向戶外,在生活中實踐對環境保護的內涵。邱仁杰副司長除了恭喜從138組作品中脫穎而出的獲獎團隊外,並感謝各校帶隊老師的指導,讓學生獲得環境教育的知識及實踐。

 

榮獲本屆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國小組第1名的屏東縣屏東市仁愛國小,以「讓香蕉園裡農業廢棄物被創新應用」為題,學生沈陽智表示,團隊創建「小學生手作廚房」,把產量過剩的香蕉做成料理,還成立「香蕉植株小學堂」,發揮創意並竭盡所能處理香蕉廢棄物,像是香蕉花可以做成花茶,香蕉假莖可以做手抄紙,蕉葉做成可裝東西的盒子,學生並將應用作法拍攝成影片,在社群平臺上推廣,期望能達到「蕉園零剩產、產地零農廢」的目標。學生陳以澤表示,這次參賽過程,讓團隊學習到問題解決能力,並能透過推廣讓大眾對香蕉的應用有更多的認識,獲得首獎肯定覺得很有成就感。

 

嘉義市立玉山國中團隊榮獲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國中組第1名,學生陳雨菡表示,團隊將課程中學習到低碳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發想了「無車日」活動,鼓勵學生用步行、騎單車或是乘坐大眾交通工具等低碳運輸方式上學,減少交通碳足跡;一日「無車日」活動獲得熱烈回響,讓團隊相當感動。指導教師翁瑜旻指出,學生從知識學習到行動實踐,展現教育最美好的模樣,學生從活動中體認到環境保護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大事,而是每天都能實踐的小選擇。團隊也將自身經驗分享給其他學校,更整合嘉義在地運輸網絡、推廣低碳旅遊,達成節約能源、環境友善、社區發展等多項效益。

 

「113年校園綠籬專案計畫」共補助99校,其中有15校執行成效卓著。榮獲第1名的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小,透過師生與校友共同打造多樣原生綠籬,將校園轉化為本土植物教育場域。嘉義縣大埔國小創新利用綠籬改造老舊圍牆,並積極推廣在地特色植物,展現對鄉土環境的關懷。臺北市中崙高中將綠籬計畫融入教學,引導學生研究生態效益,培養環境素養與社會責任感。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改造封閉圍牆,提升校園安全與綠化美感。

 

教育部表示,今年422地球日主題為「地球力」(Our Power,Our Planet),呼籲以具體行動回應淨零轉型挑戰。教育部將持續鼓勵學校師生發揮環境行動,以探究與實作方式,深化環境教育學習和建構永續核心素養,積極培育具韌性及行動力的淨零世代公民。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