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小學生學竹編 桃園育仁國小傳承代間情

2025-04-23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桃園市育仁國小推動老幼共學,長者和小朋友一起製作青蛙童玩

桃園市育仁國小推動老幼共學,長者和小朋友一起製作青蛙童玩

為促進世代間的交流,桃園市育仁國小善用學校承辦的觀音樂齡中心,強化代間教育,提供兩代間互相支援,促進經驗的傳承。藉由年輕一輩向祖父母輩學習智慧文化的價值,並分享彼此的感受,年輕人將更能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與老者的心境。

 

育仁國小表示,觀音樂齡中心代間學習課程十分多元,包括草編與竹編傳承、祖孫活動、校外關懷等代間相互學習與服務的課程。其中,以凸顯客家人的生活智慧「草編與竹編」具有代表性,除了可以活化社區的功能,並促進世代間的傳承與融合,讓年輕學子更能「親老」、「尊老」及「敬老」,讓高齡者的生命更具意義。

 

育仁國小指出,早期農業社會物質匱乏,舉凡家庭生活用品、農漁器具多半是就地取材,因此生活中較容易取得的竹子與稻草,便經常是被用於手作的材質。觀音樂齡中心為了將草編與竹編技藝持續傳承,特別邀請在地桃園客家百工百業藝師歐鴻金火爺爺與夫人歐王玉珠賢伉儷,將經驗傳承給育仁國小的小朋友。80多歲的歐爺爺夫婦從不吝嗇分享技藝,看到小朋友如此認真的學習,他們更有動力將竹編與草編工藝技術傳承下去,一代接一代、一棒接一棒,不間斷的將感動與價值延續至後人。

 

歐爺爺強調,要讓客家傳統技藝延續下去,需注入現代的新元素,並與現代生活緊密融合,才更利於技藝的傳承與發揚光大。為此他傳承的課程以在地化、生活化出發,從指導長者和小朋友製作竹蝦、竹青蛙、草刀等童玩做起,再加深到製作竹籃、草鞋、草編桌椅茶具等,透過老少共玩、共學與共融,並推廣客家人的生活智慧,讓所有草編與竹編的傳承都蘊含著對土地的無限情感。

 

桃園市教育局表示,推動樂齡教育,透過高齡者豐富的人生閱歷,不僅可以扮演學子們良師的角色,同時借助他們豐沛的生活經驗,鼓勵他們加入志工的行列並貢獻社會,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價值與效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