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與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合作辦理「第15屆航空科技與飛航安全暨第13屆航空與社會」學術研討會,以「世代風雲—孫中山先生與國軍建軍發展之關聯」為題,共有200多位學者專家與學員參加。國父紀念館表示,孫中山先生曾提出「航空救國」理論,主張「郵務航空」與「商務航空」的構想,預見百年後今日的民航盛景,深具歷史意義與劃時代精神。
國父紀念館王蘭生館長表示,今年適逢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100週年,當年他所倡導的「航空救國」理念在近代航空史上留下深刻印記。孫中山先生強調,航空發展與民族復興息息相關,並在「實業計畫」中提出建設航空運輸系統,包括航空港的設置和航空器的製造,更重要的是推動航空教育,設立學校培育航空相關人才,作為近代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不僅是政治改革者,更是航空事業的奠基人。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校長李瀚鼎少將指出,學校通識教育中心與國父紀念館的跨領域合作,不僅拓展學校學術研究的範疇,也讓本場研討會的視野更加開闊。從歷史、軍事、政治等多重角度進行綜合研討,除激發與會者對相關議題的深層思考,更進一步豐富了國軍建軍歷程的學術資料庫,充分展示了不同領域的兩個機構在資源整合、知識共享方面的合作成果。
國父紀念館表示,本場研討會聚焦在孫中山先生與國軍建軍發展的關聯性,由民航局飛航服務總臺長黃麗君進行「淺談臺北飛航情報區飛航服務」專題演講,闡述面對全球飛航環境的變革與競爭,臺灣如何因應未來飛航服務趨勢與挑戰,以確保臺灣飛航服務的國際競爭力。輔大法文系副教授沈中衡發表《從浪漫啟蒙到現實列強政治:法國第三共和視角下的孫中山革命》論文;空軍航空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楊宗錫助理教授與楊智凱博士候選人共同發表《論〈軍人精神教育〉之「發生意義」與「本質意義」》論文;另有相關議題的壁報論文口頭發表,讓會場有更多的研究分享與學術交流機會。
國父紀念館指出,除了論文發表與學術交流外,與會人員並參觀空軍航空技術學院的航空教育展示館與塔臺模擬教室,共同見證臺灣堅實的航太教育、科技文化與戰管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