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文化走入生活日常 百大文化基地市集在華山熱鬧開箱

2025-05-03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靜態展示全臺110個文化基地介紹

靜態展示全臺110個文化基地介紹

文化部今天(3日)在華山文創園區西一、二館舉辦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發表會」,不僅頒發110處基地的入選證明,並於華山大草原同步舉辦為期兩天的「開箱文化百頁」市集,邀請民眾親臨體驗百大基地的文化風貌與地方特色美食,從山林到海線、客庄到部落、城市到鄉村,一次開箱點亮臺灣的文化地圖。

 

文化部說明,首屆「百大文化基地」計畫歷時九個月,最終自近千件申請中選出110個具代表性的文化基地,內容多元涵蓋文創聚落與工藝、藝文展演、獨立書店、地方文化館、社區營造、古蹟聚落、影視基地等七大類型,並依地理環境與文化歷史脈絡,劃分為「淡蘭新都」(北北基宜)、「浪漫智城」(桃竹竹苗)、「濁水沃土」(中彰投雲)、「南國創域」(嘉南高屏)、「黑潮原鄉」(花東)與「鯤洋跳島」(離島)等六大區域。

 

入選的百大文化基地橫跨全臺,包括臺北日星鑄字行、紀州庵文學森林,臺中中央書局、富興工廠1962,臺南林百貨、新營曬書店,高雄三餘書店、橋仔頭糖廠藝術村,花蓮洄遊吧食魚體驗館、練習曲書店,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公東教堂,以及金門王慶雲洋樓、馬祖芹壁社區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地標。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百大文化基地」是一項檢驗臺灣文化成果的展現,也期盼延續百年前蔣渭水推動的「臺灣新文化運動」,讓文化成為臺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希望臺灣人經過100年後,真的有一個新的文化生活,看一場電影是文化、不丟菸蒂也是文化、廁所很乾淨也是文化、聽一首音樂也是文化、在捷運中看一本書也是文化,文化就是在生活裡面。

 

入選百大文化基地的臺東公東教堂,也參與「開箱文化百頁」市集。公東高工李恭榮校長指出,攤位以教堂為主軸,分享公東的教育精神與木工特色文創商品,藉此展現學校的技職教育成果。攤位上的商品除了具有公東教堂意象的名片盒,另外還利用木工課程的邊角料,再製作成各式多元文創商品,文化部長李遠逛攤位時,還特別拿起攤位上紓壓的木工健康槌進行體驗,另外還有筆筒、鋼筆等,期望讓民眾藉由文創體驗,感受公東高工創校特色的時代精神,以及木頭所具有的獨特溫潤感。

 

文化部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百大文化基地」相關計畫,深化文化扎根與地方創生,並邀請國人親自感受各基地長期深入耕耘地方的成果,共同實現「日日都是文化日、人人都是文化人」理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