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17日於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舉行「綠島人權紀念碑錄名竣工揭牌典禮」,人權館表示,此次紀念碑錄名竣工,象徵臺灣對歷史的正視與落實轉型正義的決心,更是為向臺灣民主化歷程中不畏犧牲、無私奉獻的前輩們致敬與表達撫慰之意。
揭牌典禮包括文化部長李遠、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東部海岸風景區管理處長林維玲、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典獄長呂憲慈、臺東縣民意代表以及政治受難者前輩及其家屬代表等人出席,共同見證臺灣轉型正義的重要里程。
李遠部長致詞時表示,「受難者在不同的時候,因為不同的理由被逮捕」,也因為他的家族面臨同樣的歷史記憶,他的父母親非常不希望他成為作家、政治工作者,雖然最後讓父母失望了,但他卻因此更深刻的理解,如果能將白色恐怖時期的故事讓更多年輕人聽見,「他們也願意留下眼淚,那個眼淚才是更珍貴的」,而這也是人權館存在的意義,更是他作為文化部長最重要的工作。
李遠部長說,已經寫了103本書的他,本來已經覺得不用再寫了,但是經過這段時間持續與所有受難者、家屬等「家人」相處後,他希望自己未來能完成一本他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書,「一本與白色恐怖有關的書」。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人權紀念公園」由建築師漢寶德設計,當時考量自然景觀,採地下鑿刻方式規劃,以流水與穀紋象徵生命與人權,並在斜坡道旁牆面刻錄953名政治受難者名單,於1999年12月10日完工落成並對外開放。
隨著近年更多檔案史料的釋出,人權館自2023年起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總結報告「政治案件當事人」名單為基礎,持續查考比對檔案史料,並訂定《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紀念碑錄名作業要點》,邀集政治受難者代表及學者專家組成錄名審查委員會,期間亦就錄刻名單及人權紀念碑總說明辦理預告,廣徵意見,並於2024年確認更新刻錄名單12060位,惟仍有許多名單因史料取得及查證困難而未錄名,未來仍將持續調研增補。
此次紀念碑整修,除錄刻政治受難者名單外,也增設紀念碑名單查詢系統,連結「國家人權記憶庫」,方便參訪民眾查詢錄名石塊的位置,查找威權統治時期政治案件的資料,進一步瞭解各政治受難者的生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