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署推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來豐富特教生的學習經驗。為了提升特教生的科學素養與探究能力,3所國立特教學校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讓一百多名特教生與師長走出校園,也讓科博館走入校園,透過「科學演示」及「科學動手做」活動,享受學習科學的樂趣,體驗一堂不一樣的自然科學課。
國教署分享,位於臺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根據中國北宋時期蘇頌所寫的《新儀象法要》一書,研究復原出1:1全尺寸、完全運轉功能的木造模型-水運儀象臺,科教館特別拍影片介紹,更成為日前參訪科教館的特教生們的特別教材。
原來國立雲林特殊教育學校帶了111名特教生到科博館上課,除了參觀科博館內的太空劇場、生命科學廳、科學中心,也參訪科博館知名的三大特色―淮河古菱齒象、大王魷魚及水運儀象臺,學生們在聽見以水為動力報時的水運儀象臺的水流聲時,更發出讚嘆聲。
國立嘉義特教學校及國立臺南特教學校則是把科博館搬進校園,與科博館合作不同主題的「科學演示」及「科學動手做」活動,嘉義特教學校以「靜電科學演示」介紹簡單的靜電特性及現象,及「科學動手做聲砲」,50名學生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製作聲砲;臺南特教學校則讓全校200名師生共同參與,透過簡單的氣球實驗及動手製作紙製飛行器學習物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