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東女中美術班畢業展現正於臺東藝文中心展出,學生王家渝以油畫創作《晨光漁影》,描繪出家鄉太麻里鄉三和漁場獨有的「搶魚文化」。她說,這幅畫是童年最深刻的記憶,畫中一隅為父母搶魚身影,作品除了描繪當地特殊奇景,也刻畫出親情的溫馨記憶。
作品《晨光漁影》中,民眾擠成一團,搶著將新鮮漁獲放進自家籃子裡,王家渝說,「三和漁場有個很特別的畫面,大家一大早就會到搶魚的地方等待漁車,漁獲不多,搶到就算你的,大家都拚命搶。」她的父母親也出現在畫面一角,搶購鮮魚,當時的她則在階梯上喝汽水,等待父母,將畫面烙印在腦海。
家中經營民宿,王家渝說,父母會烹煮當地特色鮮魚給客人品嚐,但吃甚麼,得看今天搶到甚麼魚,「之前有搶到很大的翻車魚,吃了3個月!」從小看到大的搶魚畫面,後來竟成為許多觀光客朝聖的奇景,於是用高中習得的油畫技法,畫出專屬自己的童年回憶。
太麻里鄉三和漁港雖稱為「漁港」,卻無港口及漁船,只有漁市,是臺東市內最近的一處定置漁場,每天利用竹筏出海實施收網作業,1天共有2次漁貨拍賣,因此僅在早上和下午湧現搶購人潮,全臺各地漁貨交易皆以喊價拍賣,只有三和漁場允許用搶的,民眾搶得後才排隊付錢,搶魚文化已經超過40年。
王家渝的母親潘采璿表示,早在漁車未到之前,現場已湧入一大批人,有人做運動、有人遊手好閒,「你會以為是路人甲,其實不是,等到漁車一來大家就衝上去,很像不用錢」,現撈的活魚一上岸就被搶購一空,久而久之形成當地特色。對於女兒將自己畫進作品中感到驚艷,母女倆也在畫作旁留下溫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