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蘭嶼黑小米復育有成 7月豐收祭邀全民參與

2025-06-24 發佈 林睿鵬 臺東
黑小米是蘭嶼鄉代表性傳統作物,富含營養價值,曾一度面臨失傳,經農業單位協助下,於野銀部落成功復育。

黑小米是蘭嶼鄉代表性傳統作物,富含營養價值,曾一度面臨失傳,經農業單位協助下,於野銀部落成功復育。

發源於蘭嶼野銀部落的黑小米,是達悟族重要穀糧,也是慶典祈福聖物,但受外來飲食文化影響,逐漸被其他作物取代,一度失傳,近年經部落族人與農業單位攜手復育有成,鄉公所舉辦「蘭嶼黑小米豐收祭」,系列活動6月開跑,7月12日將盛大舉辦祭典,邀民眾到蘭嶼作客,見證族人與土地共生的智慧。

 

相傳野銀部落達悟族先祖漁民到蘭嶼南方海域捕魚,遇上同樣划著拼板舟的菲律賓巴丹島漁民,雙方展開以物易物的海上交易,逹悟族人以芋頭交換巴丹島人的黑小米,並帶回島上試種成功。

 

黑小米豐收祭專案經理人謝焦雷克表示,由於黑小米易栽種、耐寒,被族人視為冬季「救命糧食」,口感類似紅藜,帶有自然清甜味,且富含花青素等營養價值,是達悟族重要穀糧,也是慶典祈福聖物。

 

然而受到外來文化影響,飲食習慣改變,黑小米逐漸式微,一度失傳,直至2014年部落族人啟動復育計畫,把黑小米種回來。謝焦雷克指出,在農村水保署與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協助下,目前黑小米復育種植面積約0.5公頃,年產量約達300公斤,延伸開發出黑小米香餅、黑小米酒等伴手禮。

 

蘭嶼鄉公所舉辦黑小米豐收祈福祭系列活動,盼透過與在地農民、手工藝者、婦女團體、青年返鄉者等共同合作,整合部落及地方資源,凝聚居民共同發揚與延續黑小米文化。即日起到7月12日每週六、日,在野銀部落活動廣場規劃主題市集與表演活動,並於7月12日舉辦黑小米豐收祭,完整展現文化意涵。

 

蘭嶼鄉野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曾佑雄表示,「蘭嶼黑小米豐收祭」是達悟族數百年堅持傳承的傳統文化,此次規劃系列活動,結合農村再生與跨域合作,在傳統文化中找尋創新的機會,讓具有文化價值的農產品曝光,也讓蘭嶼的農產業根基更穩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