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鬚鯨化石,首度與大眾見面!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隆重推出《鯨掘》特展,透過多媒體技術、沉浸式空間設計與現場化石清修,呈現這件「臺灣史上最完整鬚鯨化石」。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顏寶月副司長表示,鯨豚的演化歷程令人驚嘆,展現了自然生命的奇妙與韌性。她期盼透過本次特展,引發社會對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育的關注,從中拓展視野。
科博館黃文山館長表示,這件鬚鯨化石是臺灣歷來三次重大化石發現中,首度由本土學術團隊主導挖掘,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完整的鬚鯨化石之一,具極高的科學與教育價值,對科博館而言深具意義。
《鯨掘》特展共分為5大單元:「臺灣的前世今生」、「化石寶庫」、「鯨生鯨世」、「新白鯨記」、「而鯨而後」,從地質、古生物、文化歷史到當代海洋環境等面向,深度剖析鯨豚與臺灣的緊密關聯。
策展人楊子睿博士分享,這次策展團隊特別在展場內打造一間化石清修展演室,展期間安排專業清修師駐點,持續清理這具長達18公尺的鯨魚化石。觀眾可透過玻璃櫥窗近距離觀察古生物化石的清修實況,並藉由一連串「牠生存在什麼年代?怎麼死亡的?屬於什麼物種?幾歲了?為什麼會在這裡?」的科學提問,進一步探索古鯨背後的時代故事。
共同策展人黃鈞彥博士分享,這次特展特別攜手優必達台灣有限公司,導入「全臺首創AI智慧導覽系統」,結合輪式機器人與虛擬人技術,以語音互動引導參觀、講解鯨魚演化故事,增加觀展沉浸感與互動性。
此外,科博館今年再次攜手親子天下,推出實境解謎遊戲「達克比勇闖海洋風暴」,《鯨掘》展場在遊戲中化身為期間限定關卡,玩家可解鎖獨家劇情,體驗更完整的海洋探索任務。《鯨掘》特展即日起至2026年5月3日於科博館第四特展室展出,期待透過這具沉睡萬年的古巨鯨,再次開啟人們對土地、海洋的深度探尋,共同思索我們與自然之間的永續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