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學生全人發展與心理健康素養,臺北市教育局積極推動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培養學生「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關係技巧、負責任的決定」五大能力,並強化親師溝通與學習環境改造,全面建構學生、教師與家長共學共成長的支持系統。透過課程整合、跨系統合作、教案創新與校園文化轉型,建立具前瞻性與實務性的SEL推動架構。
臺北市教育局局長湯志民說明,臺北市各級學校從113學年度起實施情緒教育課程,各校在相關領域及學科實施社會情緒學習SEL,執行狀況達100%,並辦理情緒教育週,內容包括主題書展、專題講座、電影欣賞、海報展覽、有獎徵答、團體活動等,提供校園師生社會情緒學習的體驗與學習。此外,國教輔導團也出版「社會情緒教育智能錦囊國小篇」1冊,研發20個模組課程,配合綜合活動領域三至六年級的課程實施,114年將開發國中篇與高中篇,完善學習資源。
湯志民局長並強調,家長的深度參與在社會情緒學習中十分關鍵,臺北市設計三階段策略強化家長參與,推動社會情緒學習。首先,從「由點開始」,以班級為單位,辦理教師增能研習,將SEL融入班級經營,協助學生在單次活動中認識情緒管理與社會互動技巧,並引導家長在親師會談中加入情緒教育觀點。「串聯成線」階段則透過成立「家長SEL共學小組」,並以跨領域教學與教師共備社群為核心,鼓勵家長協情緒教育知能,逐步讓學生在系統性課程中內化SEL能力。最終「擴展成面」階段,從制度面支持,期望家長能深度參與,建立以SEL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全面提升學生福祉與校園氛圍。
教育局表示,為強化親師溝通與學習環境改造,促進親師生三方合作,硬體方面,推出「親師交流道計畫」,營造有溫度的對話環境,深化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共同關懷。同時推動「新世代學習空間計畫」,以彈性教室設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及生生互動,讓社會情緒學習從靜態知識轉為動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