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攜手國立政治大學今(5日)、明(6日)兩天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鹿樂十年.鄉聚一課》十週年成果展,回顧鹿樂平臺陪伴偏鄉孩子成長的十年歷程,並同時舉行《島嶼鹿樂——臺灣城鄉教育平權深情書》新書發表會,期望能深入探討鄉村教育的多樣性與未來想像。
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說明,「鹿樂」音譯自英文 rural,是串聯偏鄉學校與社會各界的教育協力平臺。自2015年成立以來,鹿樂已媒合上千位志工走入超過600所偏鄉校園,開設直排輪、甜點、攝影、音樂等多元課程,用真心陪伴取代單純的物質給予,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在關係中成長,為偏鄉教育打開更多可能性。
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偏鄉教育對他而言不只是政策工作,更是人生的起點,來自澎湖、曾任教於嘉義山區的鄭部長指出,過去與學生相處的點滴記憶,是他推動偏鄉教育的深層動力;他特別提及,一位基層警官教導花東地區學童直排輪,啟發孩子以滑輪旅行方式認識臺灣、記錄生活,不僅提升自信與視野,也激發學生主動製作影音作品,展現行動力與創意。
政大教授、前教育部長吳思華致詞時,回顧十年前推動的「鹿樂計畫」時指出,當年任職教育部期間,實地走訪偏鄉,深刻體會到基礎設施與人力資源的不足,但也意識到偏鄉擁有教育創新的潛力,因此啟動「鹿樂計畫」,結合多元文化與專業資源,陪伴偏鄉學校發展出具在地特色的教育模式。吳思華教授期盼,教育部應扮演平臺角色,連結不同領域的專業與資源相互碰撞,讓偏鄉孩子獲得更多元的支持,也讓社會的愛心力量能適切發揮與展現。
活動現場同步發表新書《島嶼鹿樂》,書中收錄來自第一線志工、教師與學生的真摯故事,呈現一場跨越山海、以教育為名的行動紀錄。展覽規劃七場主題分享論壇,聚焦於偏鄉教育創新、USR實踐、創意教學、企業共益、在地陪伴與藝術教育等議題。
《鹿樂十年.鄉聚一課》成果展自即日起至7月6日於臺北華山文創園區西2館展出,開放時間為每日10:00至18:00,免費入場、自由參觀。誠摯邀請所有教育工作者、家長、青年志工、企業夥伴與關心教育的朋友走進展場,一同見證這段從偏鄉出發、由陪伴與信任編織出的教育旅程,攜手為臺灣的教育未來注入更多希望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