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適逢一年一度航海節,位於基隆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啟動一系列精彩活動,也特別於今天(11日)在海科館濱海休憩園區進行一場新船下水儀式活動,這艘結合傳統造舟技藝與海洋文化所打造手工罾子船,為八斗子傳統漁船再現成為「活」的文化載體,承載著八斗子地方記憶與木造船技藝,成為串聯文化與技術傳承的重要平臺。新船下水儀式由海科館館長王明源與地方里長們共同於船上進行丟麻糬,吸引許多民眾到場體驗這項八斗子漁船新船下水漁獲滿載傳統的文化記憶。
除了下水儀式,海科館為推廣臺灣獨具特色的航海文化,也推出罾子船航行體驗與造舟木工坊活動。罾子船承載著臺灣漁村生活的歷史軌跡與工藝智慧,自113年起,海科館攜手海洋委員會合作推動傳統木船工藝的保存與重現,並於去年完成手工罾子船的打造,目前典藏於館區內,開放民眾參觀體驗。
海科館館長王明源指出,這艘罾子船是去年夏天在親子家庭熱情參與下共同建造完成的,今年正式下水啟航,將成為海科館的「海洋文化大使」,引領民眾親近大海,認識傳統船藝的價值。在八斗子漁村文化中,新船下水象徵著全村的希望與祝福,「丟麻糬」儀式更寄託著對漁業豐收的期盼,也延續了深具地方特色的祈福傳統。
海科館表示,7月11日下午及7月12日整天,於望海巷海灣舉辦的「罾子船航行體驗」將帶給民眾前所未有的海上體驗。同時,去年度廣受好評的「造舟木工坊」今年也全面升級,深入引導參與者動手操作三大核心工序:組建船架、封板實作、製作並施作桐油灰填縫,讓參與者從中體會傳統木船工藝的精妙與職人精神。
海科館表示,希望透過這一系列活動,讓更多人親身參與並感受臺灣船藝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深化大眾對海洋文化的認識與認同,共同開啟傳承與創新的新航程,更多資訊可上海科館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