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臺灣生物多樣性論壇開幕 聚焦跨界合作與永續發展

2025-07-16 發佈 蘇瑞雯 臺北
新竹分署維護臺灣西北部與馬祖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榮獲非營利事業組金級。(林業保育署提供)

新竹分署維護臺灣西北部與馬祖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榮獲非營利事業組金級。(林業保育署提供)

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合辦的第三屆「2025臺灣生物多樣性論壇」今天(16日)登場,邀請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陸曉筠,分別就我國陸域及海域生物多樣性發展與策略進行深入的專題演講。此次論壇同時頒發生物多樣性獎,表彰對生物多樣性發展有卓越貢獻的機構與團體。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與新竹分署,憑藉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卓越表現,榮獲非營利事業組金獎。

 

林業保育署自2009年起積極推動水梯田生態保育計畫,致力於保護區外棲地的復育與連結。2018年林業保育署進一步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通過跨部門合作,串聯中央山脈至海岸的生態廊道,致力於建立具有國際視野的國家生物多樣性藍圖。隨著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的提出,臺灣也積極修訂「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與行動計畫」,強調30%保護區與保育共生地的保護目標,並積極推動生態系的復育工作,提出自然為本的保育方案。

 

此外,林業保育署也重視原住民與在地社區的參與。與南庄蓬萊部落的合作便是一個典型案例,該合作專案不僅協助物種復育,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實現了生態保育與永續利用並重的理念,呼應《生物多樣性公約》核心精神。

 

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臺灣長期以來就緊跟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推動步伐,並在跨部門合作、企業參與與原住民族參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尤其是在企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間,林業保育署積極推動「公司團體參與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專案媒合平臺」,成功促成了13家企業的參與,通過不同類型的保護與復育專案,將企業行動與自然保護對接,並將ESG理念深度融入商業活動中。

 

署長表示,隨著國際生物多樣性目標的推進,企業與金融政策的角色愈發重要。林業保育署將繼續致力於推動企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協同合作,並積極研擬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及TNFD在地操作指引,幫助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升商業價值,並共同守護臺灣豐富的自然資源。2025臺灣生物多樣性論壇的順利舉行,不僅強化各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也進一步促進了政府、企業與社會之間的協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