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原住民族文化與科學展覽會,全國共有89組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組隊報名,今(19)日在國立中興大學會議廳圖書館7樓國際舉辦實體科展決選,並於下午舉行頒獎典禮,頒發金熊、銀熊、銅熊、佳作等3類25個獎項。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許麗娟指出,《原住民族教育法》修法之後,強調「全民原教」,此精神落實於本次科展,有些隊伍不全然由原住民組成,也有漢人為了瞭解研究主題,進而對原民文化有更多認識。此外,本次科展亦有國高中隊伍跨校攜手,顯示科研無法仰賴一己之力,需要團隊合作,才能產出成果。
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教育科長黃銘廷介紹,原民會近年致力推動原住民族教育,主要分為3大領域,第1領域為生存技能與生活智慧,例如農耕、漁撈、狩獵、採集等;第2領域為文藝美學,包含織品、刺繡、樂舞、建築等;第3領域則是生命哲學,包含生活禮俗、歲時祭儀、巫覡文化等。
本次原民科展金熊獎各組得主分別為新竹縣尖石鄉尖石國小,以作品「植『皂』──解密泰雅族民族植物之研究」獲獎;高雄市巴楠花部落國中小以作品「智慧農場應用於布農族作物復育與推廣」獲獎;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以作品「Tayal wah!AI技術融入太魯閣族民族植物知識的應用研究」獲獎。
本次原民科展共有國小42組、國中22組、高中25組隊伍參加,其中花蓮縣花蓮市明恥國小、花蓮縣海星高中連續3年參賽,獲得原住民族科學榮譽團體獎;另有6名教師連續3年指導學生,並全程參與本次科展第3階段審查,獲得傑出指導教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