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健康署持續推動癌症篩檢政策,實證顯示,篩檢可有效降低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的死亡率,並有助於延長平均餘命,最高可達3.38年,國健署呼籲民眾,善用政府提供的癌症篩檢,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癌症沒有症狀,等到有症狀,常常已是晚期,需要的醫療費用也高,若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5年存活率高,因此,請符合資格的民眾,多利用政府提供的癌症篩檢。
國健署指出,依據本土實證資料分析,癌症篩檢可降低個別癌症的死亡率,如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40%大腸癌死亡率;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定期每2年1次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
經國民健康署與社團法人臺灣篩檢學會合作應用癌症篩檢相關資料,針對癌症篩檢所帶來的效益及國人的平均餘命評估進行分析,顯示接受乳房X光攝影篩檢的女性平均餘命可延長3.38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者平均餘命可延長3.10年,接受子宮頸抹片受檢女性平均餘命可延長2.33年,接受口腔黏膜篩檢的目標族群平均餘命可延長0.59年,研究結果顯示,在經濟效益方面,乳癌、大腸癌及子宮頸癌之篩檢分別帶來達1,145億、1,942億以及1,434億美元的平均餘命增益經濟價值。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女性參加癌症篩檢可延長平均餘命8到9年,男性則可延長4年左右,而癌症篩檢不僅有助於延長平均餘命,對健康餘命更有幫助,尤其是對沒有失能者的健康餘命更有幫助。而如果癌症太晚發現,變成重症或需要住院的時間就會延長,對醫療需求增加,且醫療費用也高,若能及早篩檢,可以減輕這些壓力,還能避免因為早逝,損害經濟勞動力。
國民健康署呼籲,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儘早接受篩檢,民眾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認是否符合篩檢資格,也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查詢癌症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