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因應生成式AI在全球教育領域的蓬勃應用與快速演進,教育部自112年起推動「職前與在職教師AIPACK課程推動與教學能力提升計畫」,致力於將AI學科教學知識(AIPACK)系統化導入課堂教學與評量實務,目標在強化臺灣教師AI素養與教學創新能力,全面接軌國際數位教育趨勢。
今天(30日)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舉辦的「AIPACK計畫暨智慧教育師培聯盟成果發表會」,邀集全國22縣市教育局(處)、29所師資培育大學及37所研究基地學校代表共襄盛舉,參與人員達200人。此次成果發表會完整展現兩年來計畫推動成果,透過教案展示、生成式AI教學應用實例與跨校對談交流,呈現AI深度融入教學現場的多元樣貌,例如藝術領域的臺中市大同國小,利用生成式AI融入教學,不僅以永續創作概念引導學生製作動物抱枕,更透過AI創作動畫,替瀕危物種發聲,呼應當代社會對環境永續與生態保育議題的關注。
此外,在會中亦展現AIPACK計畫回應教師需求的方式,實作生成式AI在適性評量、即時回饋、學習歷程紀錄與課堂互動等教學場景中的實際應用,以數學領域的雲林縣鎮東國小為例,課前透過教師共備社群進行討論,課中善用因材網生成式AI學習夥伴「e度」,成功提升學習成效,課後再分享策略並交流教學實務困境,形成完善的數位回饋循環,讓AI成為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教育品質的重要助力。
AIPACK計畫的核心理念,在於建立我國AI學科教學知識架構,並發展國語文、英語、數學、自然、藝術與特殊教育等六大領域的AI學科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正確使用生成式AI,也提升教師AI教學能力,並以研究基地學校為推動節點,形成全國性智慧教育教學示範網絡。計畫迄今已建置37所研究基地學校、培育31位AIPACK認證講師,並開設跨領域線上課程、辦理超過80場次教師增能與教學推廣活動,展現跨學科整合與應用的多元亮點。
教育部表示,隨著生成式AI持續重塑全球教育重大變革,臺灣教育必須積極佈局與國際同步。AIPACK計畫未來將結合智慧教育師培聯盟的資源與能量,推動AI素養持續深化校園、扎根師培系統,培養教師與學生的AI監管能力,擴大教師的力量,讓教師更能聚焦於啟發、引導與陪伴,讓學生的學習旅程更加豐富而有溫度,同時提升教師教學力與學生學習支持系統,厚植臺灣在數位學習與智慧教育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