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傳藝中心戲曲夢工場 「乙巳革命」啟動戲曲新行動

2025-08-06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壁」製作委員會《皇上還沒來的時候》打造跨時代、跨領域的創作形式,重新詮釋戲曲與科技藝術的當代表現(左起:陳恩綺、黃昶然、黃若琳)(傳藝中心提供)

「壁」製作委員會《皇上還沒來的時候》打造跨時代、跨領域的創作形式,重新詮釋戲曲與科技藝術的當代表現(左起:陳恩綺、黃昶然、黃若琳)(傳藝中心提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打造的實驗平臺「戲曲夢工場」,今年邁入第八屆,以「乙巳革命」為主題,啟動「非做不可」的革命行動,今年(114年)的「戲曲夢工場」號召6組團隊,從歷史、社會、文化與自我認同進行創作,挑戰戲曲的既定邊界,看見傳統戲曲的新可能。

 

 

 

「戲曲夢工場」是傳藝中心最具突破性與跨界潛力的系列計畫,致力於跳脫傳統想像、探索戲曲未來的無限可能,今年號召6組團隊製作6檔涵蓋布袋戲、歌仔戲、京劇、馬戲與科技藝術的作品,大膽嘗試新的演出方式。

 

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表示,「戲曲夢工場」每屆都有自己的特色,本屆「乙巳革命」的主題是希望自我挑戰、自我革命,向前跨一大步,挑戰科技藝術融入傳統戲曲,或與特技馬戲合作,在過去基礎下,「戲曲夢工場」越來越敢想像、越來越敢做夢。

 

策展人汪俊彥則表示「乙巳革命」聚焦於戲曲在現代性衝擊下的自我革新,象徵戲曲創作者對現實世界的反思與回應。他認為,每一次「戲曲夢工場」的實踐,就是在撒種子,藏下一些可能性,讓這些可能性,讓觀眾可以從這些種子中,找到重新認識世界的方式,戲曲是那一顆最珍貴的種子。而主題乙巳革命,其實是來自於希望革命的這種主動性,然後對於世界的感知,可以從戲曲當中出發。

 

今年的「戲曲夢工場」陣容堅強,由明日和合製作所《嘉慶君夢遊臺灣》打頭陣,帶領觀眾一同「夢遊」一段歷史、媒介與自我認同交錯的奇幻旅程。義興閣掌中劇團《英雄製造》,延續義興閣一直以來搖滾反叛的脈動,以真偽穿插的紀錄劇場形式,邀請觀眾共同經歷一場英雄不死的旅程。合作社《前方有三岔路口》,脫胎自京劇名段《三岔口》,將觀眾帶入選擇與命運交錯的模糊地帶。

 

由臺北木偶劇團推出的《鬧・NOW》,藉由《西遊記》廣為人知的孫悟空「三鬧」故事,映照出布袋戲演師生涯的掙扎與突破;烏犬劇場《低・俗・畫本》透過發生在監獄裡的神祕相遇,開啟一段建立關係、允許差異的對話練習。壓軸演出的「壁」製作委員會《皇上還沒來的時候》,融合京劇與AI即時生成技術,透過訊號的輸入與輸出,在虛實之間穿梭,展開一場橫跨歷史與當下的時空對話。

 

「戲曲夢工場」從8月30日至10月5日在臺灣戲曲中心接力演出,共同啟動一場非做不可的戲曲行動,相關訊息可上傳藝中心網站查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