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陽光守護阿爸的微笑 口腔癌友子女以創作呈現父愛

2025-08-07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文字創作組優選者周子玄表示,父親嚐不到美食的滋味,卻用心準備餐點

文字創作組優選者周子玄表示,父親嚐不到美食的滋味,卻用心準備餐點

有一群口腔癌病友,儘管歷經病痛的磨難與社會異樣眼光的雙重挑戰,仍不放棄身為父親的角色。陽光基金會舉辦「筆墨聲影.繪出父愛」活動,鼓勵口腔癌病友子女創作出心中父愛的真實樣貌,在父親節前夕,從43件圖文影音作品中,選出10件優選予以頒獎表揚,獲獎作品也已經公布在陽光基金會官網。

 

陽光基金會董事長劉陽明表示,陽光每年服務約1,200名口腔癌病友,他們面臨的不只是身體病痛,更有顏面改變與社會眼光的壓力。希望可以透過這次活動,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的堅強與對家人的愛,也邀請社會大眾支持口腔癌病友服務計畫,讓每位病友都能在尊重與陪伴中,重建生活並實現陪伴家人的心願。

 

陽光基金會表示,文字創作組優選者周子玄,父親在她4歲時罹患口腔癌。她深刻記得父親術後左臉上遍布黑色尼龍線,嘴唇消失了三分之二,留下的是一塊明顯與臉龐格格不入的異色皮膚。當爸爸詢問「這樣妳會害怕嗎?」因為怕父親傷心,小小年紀的她輕輕搖頭,說了人生中第一次的謊言。周子玄表示,小時候常在放學時聽見同學嘲笑父親是「怪物」,但在她心中,父親是為了家人在加護病房奮鬥的戰士,是用自己的經歷宣導口腔癌防治的抗癌天使,「如果這樣的他是怪物,他也是世界上最溫柔、善良的怪物」。她並提到,父親嚐不到美食的滋味,卻用心準備餐點;即使連話都說不清楚,卻用眼神和行動照顧全家人,或許與其他家庭不同,但她珍惜這樣可貴的父親。

 

影音組優選者蔣佩君的父親不菸、不酒、不吃檳榔,卻在2021年確診罹患口腔癌,歷經4次手術、3次化療與1次放療,面對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痛苦,更是外觀、語言、吞嚥、味覺等多重功能的損失。蔣佩君表示,原本以為手術只是改變爸爸的外觀,但其實也帶走了一部分靈魂,父親變得沉默、對事物感到無聊,所幸在陽光基金會的支持和陪伴下,讓原本個性開朗的父親逐步走出低谷。出席頒獎典禮的蔣佩君和父親一同拍攝全家福照,蔣爸爸表示,陽光除了提供病友口腔照顧與復健運動及癌友間的互動外,還擴展到全身性的健康維護,讓他深深覺得陽光基金會是抗癌的過程中最有效的一個助力。

 

陽光基金會表示,期望社會大眾關注這群因病改變笑顏的阿爸們,並支持陽光基金會「口腔癌病友服務計畫」,提供口腔癌病友們在營養、復健、經濟、以及心理與家庭支持等全方位服務,幫助他們重建生活的信心與希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