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臺北總臺今天(9日)舉辦「114年兒童雙語廣播營」第二場次,結合趣味廣播課程與生動語言教學,透過遊戲互動及錄音體驗,讓小朋友沉浸在雙語環境中,並為廣播與教育領域奠定基礎。
教育電臺表示,為響應雙語教育政策,電臺持續製播多元雙語節目,營造日常英語接觸環境。暑假期間特別針對國小五、六年級學生舉辦兒童雙語廣播營,結合電臺資源與實務體驗,讓學生在遊戲中自然學習英文,並認識廣播製作流程與應用。
廣播營上午安排「聲音故事館」導覽,讓學生初步了解廣播知識,並邀請電臺節目主持人、金鐘獎得主「小茱姊姊」施賢琴老師帶領聲音表情課程,指導如何運用聲音表達情緒,培養自信的語言表現。小茱姊姊表示,課程發揮廣播專業,跟小朋友在聊天過程中,察覺「如何說話能更加有表情」,也讓小朋友理解擁有聲音表情,並非僅限於主持人或朗讀比賽選手,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能力,良好的聲音表情能夠協助對話或溝通時,得到更好的效果。
下午課程則由Lina(曾麗娜)老師帶領,以活潑有趣的方式設計破冰遊戲、生活問答與廣播對話練習,引導學生在無壓力的情境中練習開口說英語,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營隊最後讓小朋友體驗創意廣播錄音,將一日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希望小朋友們都能獲得趣味且充實的創意雙語廣播體驗。
許多學員對手作雷聲筒印象深刻,直呼有趣又好玩;也有學員喜歡遊戲式的雙語課程,認為寓教於樂讓英語學習更容易記住;更多人則對廣播錄音體驗印象最深。就讀五年級的陳同學分享,剛開始錄音時雖感到緊張,覺得自己連英語單字都不會唸,但經過多次練習後逐漸順利完成。她說,第一次廣播錄音帶來很大的成就感,之後還計畫擔任小小直播員,這次的體驗給她很大的鼓勵與幫助。
教育電臺黃月麗臺長在結業致詞中表示,很高興看到家長與孩子走進電臺,並且孩子在一天的課程中收穫滿滿,從上午的手作雷聲筒、聲音表情訓練,到廣播實作體驗等,學生表現都十分優秀,同時也邀請大家多收聽電臺的兒童節目,讓雙語學習在生活中自然萌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