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教育局為培養孩子面對災害的知識與能力,今(114)年暑假首度舉辦「小小防災士成長營」,由建安國小、芝山國小和三興國小共同承辦4梯次的營隊,共有240位北市國小四、五年級學生參與。課程從基礎急救(CPR、AED)到製作社區防災地圖,學生也在全程參與扎實的防災課程訓練後,取得「小小防災士證書」,正式成為臺北市第一批合格的小小防災士。
臺北市教育局表示,本次活動以成人「防災士培訓課程」為架構,將課程內容經轉換為國小學生能理解與實作的版本,符合孩子的學習能力與生活經驗,讓防災知識不再艱澀,而是好玩又實用。課程目標聚焦於「認識災害風險、具備安全意識、能自救會互助」,希望從小培養孩子具備正確的防災素養與責任感。
臺北市教育局指出,本次防災士課程特別邀請到臺灣防災士培訓講師、臺灣大學潘宗毅博士親自授課,運用AI繪圖技術設計專屬卡通角色,搭配淺顯易懂的語言與情境,帶領孩子理解「什麼是災害?什麼是風險?」「P波與S波有什麼不同?」。並介紹災害管理4階段,包括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原。
此外,課程也結合專業師資與實作訓練,邀請消防隊員與大學教授進行現場教學,包括CPR、AED、哈姆立克法操作、災害模擬闖關遊戲、製作社區防災地圖、模擬地震預警聲響的應變演練等,學生從聽到地震預警的第一秒就開始練習正確應變動作,不僅「會聽、會說」,更能「會做、會教」,展現豐碩的學習成果。
逸仙國小李同學表示,以前的觀念是地震來的時候就是要先關燈、關火、開門,透過課程才知道地震的當下應該要先做「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也學會了CPR和哈姆立克急救法的正確動作,覺得很實用又有成就感。
康寧國小的陳同學則認為,在課程中認識了很多災害,並學到如何避災。此外,也知道平常就可以做減災準備,像是知道災難快來時要整備好,發生時知道怎麼應變,災後也要學會怎麼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