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2049媽祖遶月太空站》展登場 融合科幻與臺灣精神想像後人類未來

2025-08-15 發佈 蘇瑞雯 臺北
《2049 媽祖遶月太空站》展,即日起至8月21日於臺北「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展出,並將於9月13日起移師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太空教育館,展期長達一年。

《2049 媽祖遶月太空站》展,即日起至8月21日於臺北「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展出,並將於9月13日起移師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太空教育館,展期長達一年。

在人工智慧與虛擬生命高速演化的未來,臺灣又將如何在科技與文化交會處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晶創人文計畫」推出《2049 媽祖遶月太空站》展,即日起至8月21日於臺北「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展出,並將於9月13日起移師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太空教育館,展期長達一年。

 

國科會人文處處長黃俊儒表示,該展為「晶創人文計畫」初階概念成果展示,透過跨領域合作,引領觀眾想像一個跨物種共感、共生、共創的後人類未來,傳遞人與環境共生、萬物共感以及人機共創的理念,並以媽祖作為祈願萬物幸福共好的臺灣精神象徵。

 

臺大創新設計學院及計畫主持人張聖琳博士表示,策展靈感源自經典科幻作品《銀翼殺手》、《駭客任務》、《攻殼機動隊》,透過藝術想像與晶片科技研究結合,建構出一座漂浮於地月軌道之間、以媽祖為核心意象的太空站。觀眾將親身體驗「全息人」、「虛擬人」與「肉身人」共存的近未來生活樣態,思索人與科技、社會與數據間全新的倫理關係。

 

國科會表示,觀眾將在沉浸式空間中,體驗晶片算力如何支撐即時環境監測、虛實融合、老化模擬、情緒感知等未來應用,並思考在人類情感、信仰與社群連結面臨挑戰的時代,如何持續保存這些核心價值,詳情民眾可上《2049媽祖遶月太空站》活動官網查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