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激發在地青年關心公共政策,成為國家發展新能量,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14年新增辦理「推動青年參與公共事務深化計畫」,補助13個地方政府建構青年參與在地公共事務治理、實驗與交流平臺,並於今天(21日)舉辦期中交流聯繫會議,各地方政府代表齊聚一堂,交流共學實務推動經驗,凝聚中央對於地方青年參與業務發展共識。
青年署深化計畫補助地方政府建置在地青年公共議題發聲平臺,強化青年諮詢組織功能,及培育青年公共事務人才,並期待地方政府因應青年主流化趨勢,相關機制規劃應以青年為主體,符合青年需求且具在地特色。如臺南市「南青出任務」以審議民主方式針對場域課題,引導青年思索社會創新對策;苗栗縣以地區兒童權利及在地老化議題,作為青年實作演練議題,後續也將整理成「苗栗地區青年報告書」;宜蘭縣則辦理「地方探索小隊」,由在地引路人帶領青年建立地方問題意識。
為了鼓勵青年對於公共政策提出獨樹一幟創意解方,如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彰化縣、屏東縣等縣市,則以提案競賽或黑客松方式,並搭配競賽團隊業師輔導機制,鼓勵青年表達對公共議題看法,提出創新可行構想與行動建議等;另外,因應現今數位媒體及AI發展趨勢,高雄市、雲林縣、新竹縣、雲林縣鼓勵青年以時下流行,且擅長的短影音或Podcast方式倡議社會議題,並期待青年在社群媒介中引發公眾討論,擴散公共事務傳播力。
青年署表示,《青年基本法》已經進入立法審查,未來各級政府對於青年公共參與應採取更積極主動方式,以確保青年於地方公共事務有公平、實質、民主參與機會,並納入各性別、族群等多元背景,且具代表性的青年參與,發揮青年實質影響力,也期待透過本次期中交流聯繫會議,讓各地方政府「貢獻所長、吸收所需」,互相交流學習,並展現青年署及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具回應性與發展性的青年公共參與決心,讓青年聲音不僅被聽見,更能被支持,成為推動社會永續發展與世代共榮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