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115文化預算逾300億元 推升內需與文化外交成重點

2025-08-21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行政院院會今(21)日通過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文化部主管預算編列達297億元,再加上文化發展基金等,預算超過300億元,與114年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法定預算數279億元,增加約18億元。

 

文化部表示,整體編列重點特別考量國際整體情勢、國內災後重建及文化產業實際需求,對內將透過蓬勃文化產業發展與擴大文化展演規模,以擴大內需;對外則將持續支持臺灣文化內容走向國際,並延續巴黎文化奧運、大阪文化世博及與外交部共同合作的「歐洲臺灣文化年」等經驗,幫助臺灣團隊登上國際舞臺,並且拓展「文化外交」機會。

 

文化部部長李遠表示,文化部自112年起發放18-21歲,今年起試辦13-15歲600點,至今整體領取率已達73%,預估年底也將達到90%以上。總計明年度若預算獲得支持,13-22歲共有200萬青年的1200點文化幣,不但將直接挹注如出版、表演藝術、電影等多項文化產業,也將培養更多臺灣青少年參與及體驗文化活動,培養向下扎根的文化消費習慣,有助於創造未來更大的文化經濟規模。

 

此外,為能進一步協助產業擴大內需及國際市場,文化部規劃於明年擴大辦理文博會,引進更多參展及國際買家;國際兒少書展將擇適合的城市擴大舉行,並首邀書展主題國,以及鼓勵漫畫、繪本轉譯為動畫、影像,創作全新IP,同時串連金漫獎、金繪獎、金典獎等,「創造文化盛世」;國際音樂節及大型音樂祭活動也將升級,結合民間團體一起帶動臺灣演唱會經濟熱潮,並結合交通部觀光署、地方政府共同擴大提升規模,帶動國內外觀光商機;今年在大阪文化世博受到關注的文化科技等展演內容,也將返臺展出。

 

除了延續補助加投資策略,如影視產業走向國際的「大航海計畫」,持續強化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創造臺流及產業獲利模式。今年起展開的國內外重大獎項得獎後的「下一本書(Next)」獎勵,陸續推出的「繪本學校」、「編劇學院」、「IP研究院」等,以加強創作者及團隊的技術、跨域、市場、行銷等國際競爭力為重點;新加入動畫、紀錄片等的「研究發展」及「田野調查」補助,則讓創作者及業界有更充裕的時間研究開發;同時,也將導入AI創新應用、人文驅動科技等計畫,協助產業升級。

明年,文化部將與外交部共同推動的「歐洲臺灣文化年」,文化部將持續進行各項文化外交的展演,對外展現「臺灣自信」與「臺灣感性」,對內則以文化團結臺灣。

 

文化部表示,明年文化部也將依《文化基本法》規定,召開4年1度的「全國文化會議」,與全國人民共同討論國家文化政策、文化發展、文化資產保存有關議題,並持續作為政府施政、預算執行等重要依據。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