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環境部舉辦的「2025年環境教育國際工作坊」今天(25日)在臺北登場,兩天的工作坊,邀請來自臺灣及亞太地區國家的環境教育專家、青年行動者與實務推動者,共同探討公民參與循環經濟、淨零生活、氣候行動、生物多樣性等面向的實踐模式與創新策略,並分享環境部的環境教育成果。
「2025年環境教育國際工作坊」以「邁向永續的公民參與」為題,邀請專家學者與青年朋友參與討論,出席開幕活動並發表專題演講的環境部部長彭啓明表示,工作坊是探討環境教育非常重要的活動,今年有來自15個國家、近三百位不同背景的參與者,目前環境面臨的挑戰巨大,需要各跨國、跨領域的合作。
彭啓明部長指出,工作坊的主題「公民參與邁向永續發展」,我國的目標是要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願景,不僅要保護環境,還要掌握淨零發展,而淨零不只是環保,也是經濟成長的動力,世界面臨的挑戰包括氣候變遷、美國的關稅挑戰,在我們邁向淨零減碳的同時,可以了解只靠政府的力量,絕對不夠,真正的轉型,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
彭啓明部長說,環境教育非常重要,不僅觸及人心,也可以協助未來的轉型,讓大家了解保護環境是創造美好未來的動力。希望未來兩天的討論,不只是想法的交流,也能發展出實際的行動計劃,沒有行動就沒有影響力,我們需要實際可執行的計畫、有效的工具,以及能衡量成果的方法。
「2025年環境教育國際工作坊」邀請臺灣、不丹、韓國、日本、菲律賓、 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亞太地區國家的環境教育專家、政府單位、青年代表及民間組織,共同探討環境教育如何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核心動力。議程涵蓋「循環回收」、「淨零綠生活」、「氣候行動」、「生物多樣性」、「臺灣環境教育分享」及「青年參與環境教育」等重要議題,透過兩天的深度交流與實務分享,工作坊期盼促進區域合作網絡,培育具國際視野與行動力的環境公民,為亞太地區及全球環境永續注入更多創新思維與集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