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學海計畫」,鼓勵臺灣學子勇敢跨出國門,到國外無論是學分研修或職場實習,透過在海外的真實體驗,讓臺灣學子在全球舞臺上發光發熱,不僅與外國人交朋友,更讓臺灣青年的韌性、專業與潛力被國際社群看見。在成果分享會中,透過計畫到海外實習的學生,也分享寶貴的經驗與成長。
申請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航空暨電子科技研究所學生呂易燊,人生首次出國,就遠赴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發機構(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Production Technology, IPT)實習半年,透過教育部計畫,實現海外職場與歐陸生活的雙重願望。他在IPT應用所學知識,操作許多在國內未曾接觸的振動量測設備,還須以外語進行專案報告。加上機構內有許多來自巴西、俄羅斯和土耳其等國的同事,文化非常多元,讓他學習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溝通。另外,德國的生活體驗更讓他增進語言能力與開闊眼界,體悟惟有走出舒適圈,才能發掘自己的無限潛能。
申請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的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生余頌愛,因在校內上了社會學課程,啟發對國際事務的熱情,於是勇敢前往柬埔寨青年培力中心實習(Advanced Centre for Empowerment, ACE)。實習期間,頌愛克服異國環境的考驗,與來自新加坡的同學一起合作,統籌活動,學會如何在資源有限下領導團隊,透過真誠溝通化解分歧,她更聆聽了當地孩子們的生命故事。她說,許多柬埔寨孩子從小面對「弱肉強食」的生長環境,還有些孩子在家暴中成長,她在陪伴柬埔寨孩子們走了一段成長學習之路後,更堅定自己未來投身社工領域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