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過了「暑假」,9月各地白天的高溫仍持續炎熱,臺北市立動物園除了為遊客提供室內空調、戶外涼亭、大樹遮蔭及步道水霧噴灑,協助降低周遭溫度,動物們的活動場中也因應高溫同樣提供小屋屋簷、樹蔭、人工噴霧、噴水、水池瀑布等消暑良方。園方表示,中央廚房在今年夏天新添了製冰機,讓保育員取用碎冰、搭配蔬果精料等食材,提供動物們夏季限定版「蔬果剉冰」,為動物們帶來環境的清涼感,還能豐富化動物們的行為,增加牠們的生活樂趣。
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有別於往年的果菜冰磚製作,今年動物園的中央廚房首度使用製冰機,利用碎冰為動物製作食物。包括為溫帶動物區小爪水獺「橘子」及「艾斯」準備「碎冰魚飯糰」,這些魚飯糰由碎冰塑形而成,包裹著水獺平時食用的目孔魚等魚類,不僅提供日常所需營養、保鮮,還增加動物尋找食物所需的時間與挑戰,促進小爪水獺的覓食行為,同時降低高溫環境帶來的不適。透過觀察,小爪水獺們會用靈活小巧的前肢翻撥碎冰,進行挖掘及觸探,直到找到隱藏其中的魚肉為止。在發現「內餡寶藏」的那一刻,小爪水獺會開心地把冰塊叼到水池中,一邊泡水一邊享用,彷彿開了一場屬於牠們的「水中冰派對」。
臺北市立動物園並指出,保育員和實習生們把香蕉、蘋果、西瓜、鳳梨等水果埋在碎冰之中,讓臺灣動物區的亞洲黑熊「黑輪」享用美食,牠利用靈敏的嗅覺捕捉到水果的香氣,再以粗壯的前臂來探索那座小冰山,挖出水果後,便盤腿坐在地上享受自己「舀冰」所得到的美食。
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透過這些食物豐富化的設計,不僅提升動物的生活品質,也讓路過的參訪遊客有機會觀察到動物展現多樣的自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