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今天(16日)舉辦「2025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暨「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展前記者會,公布將在「ART TAIPEI 2025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參展的13位(組)藝術家及媒合畫廊,希望透過推薦,讓他們在臺北藝博會亮相,將他們的作品推向國際展場。
出席記者會的文化部部長李遠表示,才剛出訪完巴黎與捷克,參加很多重要文化活動,得到一個感想是許多國家在文化、經濟上是選擇臺灣的,我們一直等待國際來承認這個國家,後來才發現其實我們早就用我們的科技、經濟及文化,證明我們是一個很強大的存在,而我們之所以強大,是來自我們的文化力量,跟人家不太一樣。
訪歐過程中,經常被問如何區隔中國文化,李遠部長說,中國的文化是臺灣文化的一部分,臺灣的文化經歷過好幾個世代的文明,包括西方、日本大和民族及中國文化撞擊在一起產生新文化,這個新文化一定要在一個非常自由、民主的制度之下,才能夠蓬勃發展。
本次獲得推薦年輕藝術家會有這些作品,就是因為我們的環境、文化非常自由,他感到非常驕傲,而且也相信,這些作品可以拿到世界各地去展覽,所以文化部即使經費拮据,仍希望挹注更多經費補助,因為當年輕的臺灣藝術家,可以在這裡靠這個藝術可以生存,讓自己的才華發光發熱,也讓我們透過藝術跟文化,讓全世界看見臺灣。
文化部「MIT新人推薦特區」每年公開選出8位40歲以下的青年藝術家,今年總計吸引109位藝術家報名,評選出王言然、吳尚洋、洪聖雄、陳劭彥、杜宜蓁、郭秉恩、劉恩霖、劉星佑共8位優秀藝術新秀,這些藝術家作品涵蓋陶瓷、雕塑、裝置藝術、平面繪畫、錄像與數位重構等多元作品,呈現青年世代對社會、科技與文化的敏銳回應;「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則選出5位原民藝術家,今年獲選者將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魯閣族及排灣族等族群的文化記憶帶入國際視野。
獲得文化部「MIT新人推薦特區」藝術家,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合作,媒合專業畫廊協助處理作品交易、藝術經紀事務及布展支援,自去年起,媒合畫廊更近一步協助MIT藝術家舉辦個展,文化部另有專案補助。此外,MIT藝術家參加文化部下一年度「藝術銀行購置計畫公開徵件」,可獲複審資格免參加初選,持續為藝術新秀爭取舞臺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