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更多

全臺首座礦物常設展 科博館《大地瑰寶》探索礦物之美

2025-09-17 發佈 常維鈞(常罡) 臺中
教育部部長鄭英耀致詞

教育部部長鄭英耀致詞

歷時5年籌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即日起隆重推出臺灣首座大型礦物常設展《大地瑰寶》,展區分為3廳、近600坪,匯聚科博館30餘年珍稀礦物蒐藏,現場精選1700餘件礦物標本,每件展品皆有精彩故事,可完整呈現礦物從地球孕育、環境變遷到人類應用的壯麗篇章。

 

教育部部長鄭英耀致詞表示,科博館建館近40年來,承載並串連了不同世代的共同記憶與生命經驗,從啟發民眾對科學知識的探索,到引領認識宇宙奧祕與親近海洋生物,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強調教育部未來也將持續支持科博館的發展,期盼在科學教育與文化推廣上發揮引領作用。

 

科博館館長黃文山表示,《大地瑰寶》斥資1億7千2百萬元,特別感謝教育部統籌、國家發展委員會補助經費;目前館內蒐藏礦物標本高達5000件以上,此次精選千餘件公開展出,不僅彰顯礦物的科學價值與藝術美感,更希望觀眾透過展覽體會人類文明與大地資源的緊密連結,進而珍惜自然、守護自然。

 

《大地瑰寶》以「探索大地寶藏」為核心概念,入口設計如岩洞般意象,引領觀眾步入8大單元:「礦物演化」、「礦物無所不在」、「晶體對稱之美」、「晶體色澤之美」、「臺灣寶藏」、「世界礦區-晶體大觀」、「礦物世界」、「礦物與生活」,觀眾將透過情境設計、多媒體互動與創新展示,認識礦物的演化、特性、美學價值以及與人類生活的緊密關聯。

 

策展召集人劉憶諄博士表示,《大地瑰寶》自2019年起展開籌劃,地質學組研究團隊以館藏標本為核心,依照演化進程、物理特性的晶型與色澤、生長環境與自然元素,以及臺灣礦產資源、世界特色礦區等規劃參觀動線。在其中的挑高區,科博館典藏重達5噸、高3公尺的鐘乳石林矗立其中,相當壯觀,也塑造鐘乳石原生的洞穴景觀,得以理解鐘乳石生長脈絡,是本次亮點展品之一,期盼引導觀眾能逐步深入兼具知識性與美感的礦物國度。

 

《大地瑰寶》礦物常設展即日起正式開放,預計10月推出定時導覽解說,邀請觀眾深入礦物世界,親身領略大地孕育的壯麗與人類文明的奇蹟,更多活動資訊請上官網查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