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臺灣森林療癒產業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今(17)日舉辦第二批森林療癒師授證大會,55位新成員正式取得認證,總數已達89人。這些具備專業能力的森林療癒師,未來將設計多元且符合需求的活動,引導更多民眾走入自然,透過森林感受身心療癒,為我國綠色健康產業注入動能。
隨著國內外研究持續證實森林療癒對於減緩焦慮、穩定情緒與增強免疫力等效益,林業保育署自106年起積極推廣相關理念,並於110年設立「森林療癒師認證培訓平臺」,推動專業人才培育。首批有34名療癒師於112年取得資格,已有多位投入產業市場,與企業團體、政府機關、醫療院所、教育單位及旅遊業者等單位合作推展。
截至114年8月,「森林療癒師認證培訓平臺」註冊人數已逾7,000人,完成20門核心課程者達334人,另有176人正參與活動課程,158人進入實習階段,完成相關實作後即可取得正式資格。為強化專業能力與市場競爭力,林業保育署除辦理增能課程外,也與勞動部iCAP平臺合作制定職能基準,課程已完成試辦,預計年底前取得職能導向品質認證,確保訓練品質與認證公信力,打造國家級綠領職能制度。
此次授證者中有21位為單位推薦報名,顯示企業與團體對森林療癒的高度關注與投入。參與單位包括荒野保護協會、芳療企業肯園、大雪山林業合作社、大農大富生態旅遊窗口等,共計提報120人接受訓練。專業芳療師、導覽員與山村部落居民也將陸續加入,結合嗅覺體驗與自然導覽,打造更具深度的療癒旅程,增進服務多元性與在地經濟效益。
林業保育署自113年10月起推動百場療癒活動媒合計畫,媒合療癒師與企業合作,提供補助與資源,至今已辦理超過80場,場域涵蓋國家森林遊樂區、平地森林園區、國家公園、實驗林及私人農場等,展現臺灣山林多樣性與在地特色。此外,該署也與衛福部、教育部、人事行政總處等單位合作,邀請醫護人員、教師與人事主管體驗森林療癒,拓展應用範圍。森林療癒已逐步導入校園,結合社會情緒學習(SEL),協助提升學童情緒調節與專注力;也獲企業納入員工健康福利及ESG報告項目,有助提升工作效率與永續形象。
林業保育署於今(17)日下午邀集百位旅遊業者與療癒師交流,期望深化旅遊與森林療癒的整合,發展具療癒效果與地方特色的深度旅遊產品,提升民眾身心健康,同時推動森林資源永續利用與產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