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民歌50年 北市國樂團《微風往事》音樂劇中山堂演出

2025-09-19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臺北市立國樂團推出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以國樂的全新詮釋,為劇作注入嶄新的藝術能量

臺北市立國樂團推出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以國樂的全新詮釋,為劇作注入嶄新的藝術能量

今(2025)年適逢民歌興起50週年,臺北市立國樂團推出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集結多位實力派音樂劇演員,訴說近50年前臺灣青年世代踏入社會的成長歷程,透過國樂的全新詮釋,為劇作注入嶄新的藝術能量。

 

臺北市立國樂團長鄭立彬表示,1975年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掀起了校園民歌的風潮。臺北市立國樂團從2017年開始推出TCO劇院的跨界節目製作以及品牌,今年的《微風往事》是TCO劇院的第9部作品,也是與臺北愛樂劇工廠的首度合作,重回民歌發源地-中山堂,加上適逢民歌50年,格外有意義。這部民歌音樂劇由謝淑靖原創編劇、徐宏愷執導,集結眾多實力派音樂劇演員,包括方宥心、盧學叡、徐詣帆、張仰瑄、于浩威等人。劇中也穿插了《木棉道》、《鹿港小鎮》、《橄欖樹》、《微風往事》等超過20首膾炙人口的民歌,將與江振豪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同臺演出。

 

鄭立彬團長並表示,《微風往事》音樂劇是今年眾多的民歌50系列活動中,唯一不是以純演唱會形式呈現的表演節目;民歌加入國樂元素以及臺北市立國樂團的現場演出,不管對於民歌演唱的藝術精緻化,或者是國樂演奏的大眾化,都是相得益彰;對於臺灣民歌文化的傳承,更有著更深層的指標性意義。

 

臺北愛樂文教基金會音樂總監古育仲表示,《微風往事》音樂劇在10多年前推出時獲得不錯的口碑,很開心在民歌50週年能再度演出。今年音樂劇在劇本、服裝造型和舞臺設計因應時代有所提升,尤其在音樂部分,不再像過往使用預先錄製的音樂,而是由國樂團現場演奏,打造宛如百老匯的演出氛圍。

 

臺北市立國樂團表示,《微風往事》音樂劇靈感來自日劇《愛情白皮書》,故事背景是在1976年至1986年間的臺灣社會,講述年輕的3男2女踏出學校進入社會的歷程。在9月26到28日一連三天於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演出,節目資訊可上臺北市立國樂團官網查詢。

相關新聞